在交通强国战略的指引下,安顺公路管理局积极践行创新驱动发展理念,将科技创新深度融入公路建设与养护工作,实现了公路事业的高质量发展,为区域经济发展和群众出行提供了坚实保障。
G356大落项目K8处油面层完工后
在国道321青山至新房改扩建项目中,安顺公路管理局积极探索“四新”技术应用,研发出“压路机全方位预警防撞系统”“钻芯机防污染装置”“边沟盖板微型吊机”等创新装置。这些装置不仅提高了施工安全性和效率,还解决了传统施工中存在的诸多难题。例如,“压路机全方位预警防撞系统”有效避免了施工过程中的安全事故;“钻芯机防污染装置”防止了钻芯过程中泥浆水对新铺沥青路面的污染;“边沟盖板微型吊机”则在后期养护中极大地便利了边沟清理工作,提高了养护效率。在该项目的沥青路面施工中,安顺公路管理局创新性地补充Superpave-16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并推广应用PR高模量沥青混凝土添加剂,显著增强了沥青路面的抗疲劳、耐久和稳定性能,有效延长了路面使用寿命。
安顺公路管理局G321青新项目业主办工程部部长徐刚:G321青新项目,项目总长21.72公里,项目于23年3月开工,并于24年12月完成交工验收,在项目施工过程中我们始终以科技创新为抓手,力争打造品质工程。在过程中,我们创新应用了太阳能光控地埋灯、轮廓标、宽浅边沟、路窄分家,让驾乘人员行得安心,当地老百姓住得放心。同时本项目作为安顺至织金的主要运煤通道,在施工过程中开展路面增寿课题研究,推广应用高模量添加剂,旨在延长混凝土使用寿命。
G321青新项目安装太阳能护栏灯
在公路养护上,安顺公路管理局积极引入先进的检测技术,提升公路养护的科学性和精准度。采用道路病害检测机器人探地雷达系统,对公路路面病害进行全方位检测。该系统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不仅检测深度可达2米,精度达到3至5厘米,还能生成道路3D模型,实现病害及道路2D、3D交互管理,为公路修复养护提供了科学依据。
在路面养护材料创新方面,安顺公路管理局的科研项目《泡沫沥青温拌再生关键技术及工程应用研究》荣获贵州省公路学会科学技术奖二等奖。该技术具备温拌技术节能、减排、提高混合料和易性和路面压实度等优势,仅需2%沥青量的水,结合沥青混合料厂拌热再生技术,实现了沥青铣刨料的循环利用,有效降低了养护成本,推动了公路养护的绿色发展。
安顺公路管理局在科技创新的道路上不断前行,持续推进科研项目攻关,积极开展职工“五小”创新活动,激发职工创新活力。2024年,该局荣获贵州省职工“五小”优秀创新成果优秀奖,充分展示了其在科技创新方面的实力和成效。展望未来,安顺公路管理局将继续秉持创新发展理念,不断加大科技创新投入,持续推广和应用“四新”技术,进一步提升公路建设养护的科技含量和管理水平,为构建现代化公路交通网络、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作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