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畅业兴石榴红,同心筑梦向未来”。近年来,关岭段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凝聚到制度建设、思想建设、队伍建设和公路主业上,全心全意为关岭各民族地区养好“惠民路”、搭建“安心桥”。各民族干部职工踔厉奋发、勇毅前行,唱响“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的时代最强音,持续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贡献公路人力量。
聚焦政治高度,打牢“齐抓齐创”的制度根基
用党的创新理论最新成果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一是坚持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贵州重要讲话精神,完善工作闭环,强化督查督办。二是坚持把讲政治贯穿于“四强”党支部建设和模范机关创建中,以高质量党建引领保障公路工作高质量发展为目标,着力书写好“团结”文章,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坚强保障。三是坚持以制度建设为主线,强化责任落实。印发《关岭公路管理段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机关工作方案》,成立工作小组,强化决策部署,切实把民族团结工作纳入单位日常议程,把党的领导贯穿于公路工作各领域全过程。
打造和谐“传帮带”氛围
聚焦理论深度,筑牢“学思践悟”的忠诚之魂
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贯穿于理论学习全过程,持续筑牢民族团结观念。一是强化理论提升。干部职工通过理论自学、领学、基地参学、研学等方式传承红色基因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断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二是强化教育引导。坚持把各族干部职工、党员、团员作为教育重点,以动员会、座谈会等形式集思广益、凝聚力量;三是强化宣传教育。坚持讲好中华民族故事,大力宣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利用LED、展板、微信公众号等阵地大造民族团结之势,让“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的声音传播开来。
少数民族职工参加比赛
聚焦覆盖广度,把牢“平等团结”的精神内涵
积极促进各民族广泛交往交流交融,以中华民族大团结促进中国式现代化。一是注重人才培养与任用。充分培养和任用各民族干部,切实保障各民族平等团结。现阶段单位在职职工中少数民族人数占比37.1%;担任支委班子少数民族干部占比50%;担任部门负责人少数民族干部占比50%。二是注重选树先进典型。积极传播社会主流价值观,引导干部职工参与道德模范、身边好人、时代楷模等评选活动,关岭段职工齐鑫、王世辉获得贵州省“最美劳动者”荣誉称号。同时,积极为职工搭建施展拳脚的“舞台”,让职工在技能竞赛、文艺演出等实践活动中提升能力素质,其中,彝族职工李朝文在第七届全国科学实验展演汇演活动中斩获二等奖、仡佬族职工邹黔浩获省公路局“优秀文艺宣传员”等。三是注重职工身心健康。建设职工文体活动室、职工书屋、篮球场、购置健身设施和娱乐设施,丰富职工业余生活;为职工宿舍购置热水器、洗衣机等,打造良好的生活环境;定期组织职工参加心理健康教育讲座,开展职工运动会、登山徒步活动、春游、秋游及摄影等活动,丰富职工精神生活,进一步提振职工精气神,提升单位凝聚力。
打造舒适宁静读书环境
聚焦干事热度,织牢“合作共建”的联动效能
牢固树立共同体理念,在联动中繁荣发展,扎实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一是与省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四支队五大队、关岭县交警大队两个单位联动,不定期对管养公路开展联合安全巡查检查,为安全出行出谋划策,确保管养公路安全通畅,为少数民族地区群众出行提供安全保障。二是与关岭自治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推进土地共建共管,将管养公路闲置土地用于关岭自治县生活垃圾收运体系板贵生活垃圾中转站建设项目,有效利用土地资源,服务少数民族地方经济。三是联合乡镇,对乡镇过境公路实施路域环境整治,通过“一路三方”共建协议,强化与公路执法部门、地方政府联动协作,推进公路管养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宜居乡村,助力民族地区乡村振兴。
聚焦情感温度,守牢“路畅业兴”的发展大局
大力促进高质量发展,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贡献公路人力量。一是以人民为中心,不断提升公路服务能力和水平,对辖区S105线大龙潭服务区、北盘江服务区、G320线盘江桥停车区进行“厕所革命”及环境改造,为各族人民群众出行提供优质停车服务。二是服务乡村振兴。聚焦旅游景点、脱贫攻坚等领域,近五年以来,对管养路段G320线地质灾害点、S105线6个隧道病害、隧道照明及市、县两级公路重大安全隐患点进行治理,提升公路路况,切实在产业兴旺上作出公路贡献。三是履行社会责任。始终将初心使命扛在肩上,积极投身扶弱助残、扶贫捐款等社会公益活动,用实际行动彰显新时代公路人的责任与担当。2019年至2024年走进关岭县特教学校,为50多名各民族特殊儿童送去温暖,积极引导职工在履行社会责任的道路上奉献自己微薄力量。
关兴公路半坡二号桥路畅景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