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 公路子站 » 毕节公路管理局 » 新闻中心 » 行业文化

悦读丨一位父亲的半生执念——读《台阶》有感

字号:[ ]  [我要打印][关闭] 视力保护色:

读完李祥森的《台阶》,我的内心久久不能平静,仿佛看到了一位衣服洗得发白、手掌粗糙、有厚厚的老茧、佝偻着背在院子里敲打石头的父亲。他或是像儿时记忆里隔壁邻居一个和蔼可亲的叔叔伯伯,或是像某个固执己见的长辈,虽平凡普通,但用半辈子心血堆砌起深沉厚重的“九层台阶”。

文章以“台阶”为线索,讲述了一位普通的农民父亲,一生辛辛苦苦建造一座高台阶房屋的故事,其字字句句都透着一股温情和力量。父亲的形象从一开始就与石头紧紧联系在一起,而这座房子的建造过程也是一段历久弥新的艰辛历程。从父亲冬砍柴卖、春耕种田、夏拾稻穗、秋晒谷子,到拾砖拾瓦、编草鞋等,四季轮回在他身上都是勤劳的象征,他用愚公移山般的执着堆积材料,甚至连拾来的鹅卵石都要整齐地按大小排列着。“他在坡地里刨地,碎石片碰在锄头上,蹦出火星”——这是父亲活下去的希望。“他总觉得我们家的台阶低”,这不是虚荣,而是一个看得到、摸得着的劳动者的尊严。

父亲不仅仅是干活儿很勤快,他说话也像石头一样沉。没有像别的父亲那样说很多说教的话,而是用实际行动教我们怎样担当起责任。父亲的爱,就是每天早上咳嗽的声音,就是砍柴时把脚放轻一点的声音。他不善表达,却用脊梁撑起了整个家庭。

当新台阶落成的时候,他反而面对九级台阶怔住了,一个在泥土里匍匐了一生的汉子突然在象征着尊严的台阶面前手足无措。他突然觉得自己有些衰老了:“他的腰成了弧形,像张弓”,曾经能挑起三百斤担子的肩膀,如今连水担都显得沉重。这种身体的变化与精神的失落交织,让父爱的表达更显苍凉——当他终于获得了渴望的尊严,却发现时光早已在他身上留下了无法逆转的印记,自己用一生追逐的高度,早已在追逐的过程中融入了血脉。父亲的尊严不在于台阶的高度,而在于他用一生诠释了什么是责任、坚韧与沉默的爱。

读完文章已是深夜,窗外的路灯把路边的台阶照得发白。台阶作为核心意象,承载着多重隐喻,它既是物理的建筑构件,也是精神的象征符号,在这个高楼大厦林立的时代,《台阶》里的故事显得格外珍贵。它让我们看到,在物质匮乏的岁月里,一个普通人是如何用最原始的方式守护尊严的;让我们懂得,父爱的深浅,不在于文字的甜美,而在于行动的轻重。当我们回望那些在生活中默默堆砌“台阶”的父辈,会发现他们早已在时光的长河里,为我们筑起了最坚实的精神根基。那些曾经让我们觉得笨拙的沉默,那些被我们忽视的劳作细节,原来都是父性最动人的诗篇。台阶终会老去,父爱却像一块块结实的青石板,虽然笨重,却经得起岁月的打磨,永远在时光的刻度上,闪耀着永不褪色的光芒。

编辑:周宇炫

一审:武洪江

二审:聂大群

三审:汪应明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