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 公路子站 » 毕节公路管理局 » 新闻中心 » 行业文化

悦读 | 读《空山灵雨》有感

字号:[ ]  [我要打印][关闭] 视力保护色:

山间雨落,灵光乍现。翻开《空山灵雨》的素色封面,仿佛推开一扇斑驳的山门,湿润的空气扑面而来。许地山的文字像南方雨季特有的氤氲流淌在书页之间,这本薄薄的小书,却有着惊人的精神重量——它不仅是民国白话散文的典范之作,更是一座通往东方心灵世界的隐秘桥梁。在阅读中我逐渐领悟,“空山”并非一片荒芜;“灵雨”也不仅是寻常天象。这是一场关于生命、信仰与存在的诗意沉思,是许地山在动荡年代里为自己构筑的精神禅房。

在信息爆炸、快节奏、高压力的工作生活环境中,我们同样需要这样的智慧——如何在履职与人际关系的裹挟中,保持内心的“空山”之境?如何在忙碌与焦虑的日程中,寻得“灵雨”一般的清醒与从容?《空山灵雨》给了我答案。

守“空山”修炼深度专注之道。办公室的喧嚣、频繁的消息提醒、同事的临时打断……这些干扰不断分散我们的专注力,打乱工作节奏,最终陷入“多线程处理”的精力耗竭状态。而《再会》一中通过“境遇选择及选定以后不能再选”让我明白,生活中我们也会遇到这样那样的境遇,一旦选择了,就不可再选,工作亦是如此,我们选择了这一份职业,就要以“择一事终一生”的执着专注,“干一行钻一行”的精益求精,一步一个脚印,一点一滴努力,立足岗位成长成才。更要沉心静气深耕本职,心无旁骛钻研业务,才能练就过硬本领,掌握一技之长,在平凡岗位上书写非凡篇章。

沐“灵雨”重塑时间管理之法。我们每个人的一天都是相同的24小时,但如何度过却因人而异,真正拉开差距的,在于各自对时间的掌控和规划。《空山灵雨》一书在弁言中就指出,我们要在短促的时间中希冀快乐,将心中似忆似想的事随记。这句话如醍醐灌顶,让我突然理解我们所谓空虚,是因为缺乏对时间的有效管理,虚度光阴。灵雨无声却滋养万物,工作生活中的时间管理,未必是争分夺秒的冲刺,而是如灵雨般润物无声的节奏,我们要树立正确的时间观念,坚决向“摸鱼”说“不”,把握住大好的青春年华,用有限的光阴,发挥无限的价值,有条不紊、争分夺秒地完成每一项工作。

透“枯荣”掌握人际交往之艺。所谓“三分做事,七分做人”,工作中既要练就立事之功,更需涵养处世之道。《空山灵雨》书中草木枯荣意象,向我们表明工作中应“淡而有度”,不执着“永远盟友”、不畏惧“暂时孤寂”,少说少评论,多看多琢磨,善于观察、学习、思考和总结,增强自己独立思考、随机应变的能力。除此之外,许地山还在《英雄造时势与时势造英雄》一文通过分析英雄的种类,论述英雄造时势与时势造英雄的关系,引出当今世界时局的英雄只会把持武力,操纵金融,结党营私,恃权逐利,毁群众的福利来增益自己。这也提醒我们,开展工作必须合法合规,既要讲求方式方法,更要坚守合规底线;既要追求工作实效,也要筑牢廉洁防线,切实算好人生的几笔账,记好“越界伸手终自缚,触碰红线悔终生”。    

随“云水”化解职场压力之困。《海》一文通过讲述许地山和他的朋友谈论人的自由和希望在海面上会完全失掉,进而引出人的能力和意志是有限的,不是我们说要到什么地方就可以达到什么地方,首要的是要把性命先保持住。就如云无定形,水无常势,却始终流动的道理是一样的。同样在工作中,我们的能力和意志也是有限的,要学会接纳波动,允许自己偶尔低效,不过度追求完美,学会顺势而为,遇到阻力或困难时,像水绕石而行,换角度突破,将压力转化为学习动力,如云化雨,落地成新机。更要将许地山在《牛津的书虫》一文提到的为学三条路向(即深思、多闻、能干)落实到工作中,在多闻的基础上深思,在深思的指导下实践,不断提升自己的综合能力,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需求。

悟“空性”突破思维定式之界。“空山”之所以灵,因它有无限可能——雨后的一洼积水可以映照整个天空,一片飘落的树叶承载着季节的轮回,零散的文件编连起来可以成为一种新的理解。在效率至上的时代,许地山的文字是一剂解毒良方,它提醒我们:生命的真谛或许不在奔忙的终点,而在驻足时的顿悟;灵魂的满足未必来自丰盈的占有,而可能源于有意识的留白。在职场中,我们时常将创新囿于思维定式,而忽视了“留白”,但“留白”可以激活灵感,使潜意识酝酿出松散的思路,得出不一样的结论。

此外,《落花生》一文也令我印象深刻。文章通过讲述一家人围坐在一起谈论花生的故事,告诉我们一个深刻的道理:做人要像花生一样,虽然外表朴实无华,但内心却充实而有价值。总的来说,许地山的《空山灵雨》是一部值得反复阅读的经典作品,它不仅让我感受到了文学的魅力,更让我重新发现了“慢下来”的勇气和“看进去”的能力。

编辑:周宇炫

一审:武洪江

二审:聂大群

三审:林延典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