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刘裕民的《卧马沟的冬天》这本书,仿佛在寒冷的夜晚置身于破了窗户的窑洞,刺骨的寒风让人感受属于那段历史的厚重。故事以西北农村卧马沟为背景,围绕主人公耀先和月儿的人生经历,生动展现了从土改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这三十年的时代变迁,以及在时代浪潮中普通人的挣扎与坚守。
故事开篇,便是耀先和月儿新婚的第三天迎来土改,从此,他们的生活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曾经家境优渥的他们,瞬间失去了尊严和自由,遭受着无尽的屈辱与苦难。但面对无端的指责、恶意的刁难和生活的重压,他们没有选择屈服,更没有被仇恨蒙蔽双眼,而是始终保持着善良的本性,相互扶持,在困境中坚守着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希望。
人性一直以来都是复杂的,特别是在时代和环境的影响下变得多样,一些人在权力的诱惑下,丧失了基本的道德底线,对耀先和月儿进行残酷的迫害。然而,正是在这样黑暗的环境中,耀先和月儿的善良如同寒夜中的烛光,熠熠生辉。即便遭受了无数的羞辱和不公,也从未对他人心生怨恨,这种在苦难中坚守善良的品质,让人为之动容,也让我们看到了人性的光辉与力量。
特别让人印象深刻的是文中的女主人翁月儿,一位美丽善良又坚韧的女性,生活在这个特殊的时代对她来说是残酷且不幸的,但她始终没有被打倒,用柔弱的肩膀扛起了家庭的重担,用沉默对抗着时代的荒诞。换一个角度来看,她又是幸运的,她和耀先之间拥有最至真淳朴的爱情,他们的爱情,没有花前月下的浪漫,只有在苦难中相互依偎、相互鼓励的坚定,这种纯粹而深厚的感情,让人感受到了爱情最本真的模样。
漫长的三十年,耀先和月儿就像在黑暗中企盼光明、在冬天里企盼春天一样,盼望着时代的变革。终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为他们带来了真正意义上的春天,他们也迎来了美好的新生活,曾经欺负他们的人,也都自食恶果,得到了应有的报应。“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这句古老的信念在他们的故事中得到了生动的诠释。它让我们相信,无论邪恶多么张狂,正义或许会迟到,但永远不会缺席。
透过这部小说,我们看到的不仅仅是耀先和月儿的个人命运,更是一个时代的缩影,感受到了历史的沉重与沧桑。同时,它也让我们对人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思考:在极端的环境下,人性的善恶会被无限放大,而真正的善良和坚韧,能够跨越时空的界限,在岁月的长河中闪耀光芒。
相比于耀先和月儿,生活在这个繁荣昌盛的时代的我们,无需再经历那样的寒冷和苦难。但我们都应明白,这份繁荣和昌盛是多么来之不易,我们更应该珍惜当下的生活,感恩时代,热爱祖国,不管面对什么困难与挑战,都要坚守心底的善良和正义的底线。
编辑:毛佳宜
一审:吴 璟
二审:聂大群
三审:林延典









贵公网安备 52011502001202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