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5月,贵州省公路局干部欧阳克镇带着组织的嘱托,来到国家二级深度贫困村——岚关乡章阁村,担任乡村振兴驻村第一书记。面对群众的质疑和沉甸甸的期待,他在七百多个日夜的驻村生涯中,用脚步丈量民情,用实干破解难题,带领这个曾经的深度贫困村蜕变为“村集体经济百万村”。
带着小本本,开启驻村路
“这个书记白白净净的,能干得了村里的事?怕是来镀金的!”初到章阁村,村民的议论让欧阳克镇深感压力。他明白,要想赢得信任,必须真正融入这片土地。
初来乍到的他,坚持吃住在村、深入村组、深入群众。揣着小本本,白天就往田间地头跑,熟悉村容村貌,遇到群众就聊聊天,遇到农活就搭把手;夜幕降临时,他提着手电筒,挨家挨户开展“敲门行动”,遇到群众多时,就地召集群众开个院坝会,向群众问情况找方法,这让原本不善言谈的他练就了“好口才”。走访困难群众时,他总是在小本本上详细记录群众的急难愁盼,每周组织驻村工作队、村“两委”干部一起分析研判、逐一落实。在驻村的七百多个日夜里,欧阳克镇用脚步丈量了章阁村的山山水水,走遍了16个村民组800余户人家,特别是辖区的35户监测户、180户脱贫户的情况,他都了如指掌。
争取项目资金,建设幸福路
翻开欧阳克镇的民情日记,里面密密麻麻记录着村民的期盼:杨艾塘到干田坳组的通组路还没硬化、小章阁组的灌溉渠年久失修、冯家院至舒家院组没有路灯......
没有项目就去跑,“娘家”成为了他的第一站。他化身“项目专员”,多次往返于章阁村和“娘家”贵州省公路局之间。如今,村里新建通组路1878米、沟渠1746米,维修4个人饮工程,安装太阳能路灯176盏。村民李婶笑着说:“现在晚上出门再也不用打手电了,娃娃放学回家也安全多了。”
设施建设起来了还需要管好用好。他通过召集群众一起协商修改村规民约,先后为16个村民组争取24个垃圾桶,探索“积分制+红黑榜”等方式,号召群众一起参与环境整治,培养群众维护村庄的主人翁意识。
慢慢的,章阁村道路干净了,村容村貌整洁了,群众意识提升了。章阁村党组织书记朱仪说:“欧阳书记来之后,我们村不仅环境变美了,更重要的是村民的心气提起来了。”
管好刺梨果,拓展致富路
传统种植、提篮小卖,要想填饱肚子不难,但要稳定脱贫、持续增收显然不够。于是,他到处找人请教,总结出“找产业、带群众看,找技术、请能人干,找资金、厚脸皮窜”的思路。
经过摸排,他发现章阁村荒山上种植的1200余亩刺梨,由于缺资金、缺技术,缺少管护,收效低微。
“为什么不让刺梨果成为群众的致富果呢?”
欧阳克镇同村“两委”选定产业后,便当起了“苦行僧”,想尽办法到处“化缘”,既“化”资金又“化”人才。在他的张罗下,他又向“娘家”争取资金48.4万元,用于盘活及管护刺梨产业500余亩,邀请贵州大学专家点对点培训,挖掘“土专家”“田秀才”,组建产业技术指导队伍10余人,解决“没钱管”“没人管”“不会管”的问题。
查看刺梨产业长势。
如今,章阁村股份经济合作社在管护500亩刺梨的基础上,种植水稻70余亩、烤烟250余亩,村集体经济从2022年的23.1万元跃升至2024年的100.99万元,实现翻倍式增长。
从烂泥沟到水泥路,从荒山到“金山”,从环境脏乱差到美如画……欧阳克镇用一桩桩摸得着、看得见、暖人心的小事,把群众的问号变成了满意的感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