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瓮安公路管理段紧盯重要环节、重点路段,累计完成玉山砖厂、苟家庄公路安全提升工程及多处交通事故黑点隐患治理工程,切实保障了人民群众的出行安全。其中,果果坪“网红路”专项隐患治理工程完成后,仅发生7起财产损失交通事故,且无人员伤亡,与上年同期相比下降94.89%。
今年,瓮安段联合县公安交警部门及多家保险公司,创新推出“路警保”联动治理道路隐患机制,以“隐患治理保险注资”的形式,在事故频发的原S205省道试点设置智慧弯道预警系统,以科技手段织密行车安全防护网。
专业勘察+协同排查:隐患治理精准化
在隐患治理排查层面,瓮安段构建“专业勘察+部门联动”双轨模式。贵州省公路勘察设计院率先介入,运用地质雷达、三维激光扫描等技术,对原S205省道全线开展“CT式”诊断,锁定视距盲区等高风险点位;公路部门联合公安交警部门开展“扫雷式”线下排查,通过实地车流模拟、事故回溯分析,最终确定急弯、陡坡等9处核心隐患点。
安装智慧弯道预警系统。
保险注资+闭环管理:资金筹措长效化
保险公司从挽损资金中按比例抽取部分,转化为安全设施建设资金,精准投入到道路隐患治理工作,成功打造出“止损—反哺—治理”的良性循环。目前已于4月8日在原S205省道K106+340至K106+530处正式启用首套“弯道会车预警系统”。该系统集成微波雷达感应、视频检测、护栏碰撞检测三种感知设备,可对距弯道中心100米范围内双向来车实施精准感知。当侦测到弯道盲区会车风险时,自动触发LED警示屏与声光报警装置,推送“前方来车,减速慢行”语音及文字警示信息,提示双方驾驶员减速避让。数据显示,预警响应时间缩短至0.3秒。
三方协同+数据共享:治理效能最大化
三方通过构建“数据共享、预案共商、设施共建”机制,切实提升道路本质安全水平,逐步形成“隐患评估-保险注资-技防改造-风险降级-保费优化”的闭环管理。保险公司除先期列支资金反哺道路隐患治理外,还主动加大投入,依据事故风险评估结果,精准资助事故高发路段安全设施升级项目,为长期隐患治理提供稳定资金流。
从“经验判断”到“数据决策”,从“财政输血”到“保险造血”,“路警保”机制通过多方责任共担,为破解山区道路安全治理难题提供了新思路,彰显了“路警保”三方协同共治的强大力量。据悉,计划年内将覆盖原S205省道其余8处隐患点,后续将通过经验共享、技术迭代等方式形成长效保障机制,打造更安全、更智慧的公路出行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