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 公路子站 » 都匀公路管理局 » 新闻中心 » 综合信息

破局突围,淬炼蝶变:激活人才培养新动能 ——独山公路管理段“干事创业工作室”工作纪实

 字号:[ ]  [我要打印][关闭] 视力保护色:

“要把路管好养好,必须迈出步子、俯下身子、下沉一线……”在黔南大地蜿蜒的公路上,一群身着荧光绿反光背心的青年身影格外醒目,他们或测量波形护栏高度,或查看路面状况,或聆听工程股股长的现场教学。这是独山公路管理段“干事创业工作室”日常工作的缩影。

面对新时代公路事业高质量发展的要求,该段创新成立人才培养平台——“干事创业工作室”,倾力锻造出一支“勤读、能说、会写、善干、忠诚、干净、担当”的公路人才队伍,为公路事业高质量发展不断注入新动能。

破局:搭建平台破瓶颈

走进独山公路管理段“干事创业工作室”,墙上张贴的重点任务作战图格外醒目,公路青年们正围绕一个项目建设难题展开热烈讨论。“我们不是简单地把年轻人聚集在一起,而是打造了一个有目标、有机制、有考核的人才培养载体。”独山公路管理段党支部副书记潘季昌介绍道。

召开小组讨论会。

工作室组建“1+2+N”工作团队架构,即1名组长、2名副组长和若干组员,形成了中青结合、技术和管理互补的人才梯队,有效打破部门壁垒,实现人才资源的优化配置。同时将“督、导、考、评”贯穿全过程,以积分制管理为核心,构建起“思读说写干”综合能力培养考核机制,完成人才培养从“单一性”向“复合性”的转变。

“我们通过总结成立工作室的整个过程,提炼出了‘公路出题、小组领题、青年破题、工作室结题’的四题管理模式,建立起从问题收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到经验提炼的完整闭环。现已成为工作室攻坚克难的利器。”工作室组长莫兴益说道。近年来,工作室成员共合力破解36题,其中工程技术类22题,综合管理类14题,现已破解32题,4题正在推进中。

同时,工作室总结出“步骤流程化、任务清单化、文本格式化”的“三化”工作法,实现推动公路事业发展“从工作中来,到工作中去”的良性闭环。“三化”工作法在公路安全管理中成效明显,将管养公路全线190.717公里按网格化流程图管理,并制作安全生产网格化基础管理检查流程图、隐患排查表等3类工作模板,实现安全管理质量和工作效率全面提升。2024年管养公路优良率97.38%,次差路率1.57%,超额完成上级下达的指标任务。

淬炼:实战锤炼强本领

工作室成员在理论培养与实践锻炼中快速成长。一方面,通过定期开展创作写作、读书分享、演讲比赛等活动,夯实青年干部的“思读说写”的基本功。并建立积分制考核机制,将工作任务进行量化,每人要制定读书计划,每季度至少完成一篇读后感和原创作品,在单位举行的各类活动轮流主持,同时鼓励青年干部积极创作并参与投稿,按积分排名评选出“青年标兵”。

开展实践学习。

另一方面,积极推荐青年到公路管理养护、项目建设、驻村帮扶等实践平台历练。“战场练兵”模式已成常态:通过“管理+技术”双岗协同机制,成员每月步查超5公里,大家在实践中掌握“三化”管理精髓;G243线荔波段路面改造工程助力荔波全力打造世界级旅游景点,成效得到人民网、中国交通报等多家媒体宣传;单位派驻从江县污弄村帮扶干部帮助其所在村硬化产业路200余米,修建林下便道近1500米,带动临工近150人次,持续壮大村集体经济,在自我成长中帮助一方百姓增收致富……

“在工作室浓郁的干事氛围中,我们大家以先进为榜样,以团队协作为动力,以公路发展为目标,在实践中不断提升自我,不仅增强解决问题的能力,还培养团队合作能力。”工作室成员包杨说道。

在不断地淬炼下,独山公路管理段青年干部已逐渐成为“坐下能写,出去能干,遇到问题能解”的新兴力量。

蝶变:实现跨越释潜能

走进工作室看到“作品展示”“标兵风采”“经验交流”等版块,墙面上不断更换的材料得益于平台的搭建和科学模式的高效运行,见证着独山公路青年的成长蜕变。

“思读说写干”能力培养机制持续发力,干部职工撰写的稿件得到了中国交通报、动静新闻等各级媒体宣传,采用篇数的年增长率超110%,两名职工原创作品荣获“贵州省年轻干部廉洁教育微课程竞赛省直机关赛区竞赛”优秀奖。同时,工作室协助党支部打造出“砺能笃行·扛起大道上青天”特色党建工作载体,获贵州省公路局2021-2023年先进基层党组织、省公路局系统“黔进先锋·四强党支部”等多项荣誉,单位整体工作效率和质量得到双提升。

放眼未来,独山公路管理段将继续完善“干事创业工作室”运行机制,打造一批“遇事能想、张嘴能说、提笔能写、上手能干、作风过硬”的公路人才生力军,让更多青年干部得到锻炼成长,以蓬勃的朝气持续书写新时代公路事业发展的新篇章。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