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是国家的细胞,好家风作为中华民族优良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在新时代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定文化自信中,潜移默化,焕发生机。孩子是国家的未来,子女教育需自家规而起。
家有家规,才有好家风。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家风就是在体现爱的规矩的约束下形成的为人处世的风格、风尚和习惯。教育专家王涛在他的著作《规矩和爱》中讲到这样一个故事:一家四口坐在地铁站的凳子上休息,爸爸、妈妈、外婆和一个四五岁的男孩。妈妈和外婆在闲聊家常,爸爸和孩子在玩一种无聊的游戏。爸爸把手从孩子的后面绕过去,快速地打了一下孩子的头,然后迅速地把手缩了回来,装作若无其事地看着别处。孩子很清楚,一定是爸爸在打他,但是他怎么也找不到打他的那只手,而这个爸爸为自己的小聪明而陶醉,屡次得手,依然乐此不疲,结果儿子怒了,一巴掌抽打在爸爸的脸上。但爸爸却哈哈大笑起来,丝毫没有责备儿子的意思。这个案例告诉我们的是,父母对孩子的爱因为没有规矩而变成了溺爱、错爱、奴爱,这种爱是愚昧的。
在我家中,对儿子推行的是父严母慈。当我看见地上有散落的糖纸,发现是儿子乱扔的,这时我就会对他进行批评教育,让他亲手捡起扔到垃圾桶里面。久而久之,儿子就养成了一种不随地扔垃圾的好习惯,当他看见地上有垃圾时,就会捡起来对我说“爸爸,这是谁扔的呢?”,我会说“不是扬扬,可能是妈妈扔的,妈妈不讲卫生,我们要批评他”,然后就请他扔到垃圾桶里面了。当儿子在外面玩,一直不想回家时,我就会吼一下,不听就可能实施打手了,被打的儿子就哭着依偎到妈妈的怀里走了。对儿子来说,不至于被打之后就干被打了,没有情感上的安慰,这时妈妈对儿子的爱就悄悄流露出来了。一边是父亲的严格,另一边是母亲天生的溺爱,让儿子有了规矩的意识,同时又有了情感的安慰。我想,这种“左手规矩,右手爱”的子女教育方式,对孩子的身心健康成长是有成效的,是一种良好的家风家规。
把爱和规矩结合起来。首先要求父母尊重孩子,在尊重的基础上,不能轻易妥协。言传身教,不伤害孩子的自尊心,孩子才容易接受教育,同时感受到父母的爱。好家风,在日常家规家教中自然而成,反之,“蓬生麻中,不扶自直。”孩子在好家风润物无声中成长成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