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汛期强降雨影响,天柱公路管理段管养的G242线、S308线、S312线、S505线部分路段遭遇严重水毁灾害,多处出现路基垮塌、涵洞破损以及边坡塌方等险情,给过往车辆和行人带来极大安全隐患。天柱公路管理段闻“汛”而动,全员投入抢险保通一线,累计出动抢险人员200余人次、机械车辆60余台次,保障了管养辖区受阻路段及时恢复通行。
图为:开展汛期夜间巡查
全域攻坚,打响灾后治理“攻坚战”。强降雨过后,辖区内多条公路受暴雨、山洪等灾害影响,出现路基塌陷、边坡塌方、涵洞堵塞等险情,严重威胁群众出行安全。天柱公路管理段第一时间启动灾后治理应急预案,以“拉网式排查+动态监测”织密防护网:携带无人机、望远镜、测量卡尺等专业仪器逐段检测,重点检查公路路基稳定性、桥梁支座、桥台裂缝发育、涵洞排水功能等关键部位。累计开展排查32次,投入排查人员90人次,对25处已处置水毁点位进行二次复核。同时通过“单位巡查+沿线群众反馈”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实时监测。累计发现水毁点25处,上报25处,均在第一时间采取临时处置措施,防止出现次生隐患。经过紧急抢险,目前已完成抢险处治水毁点位21处,剩余4处路基垮塌正在处置中。
图为:对边坡隐患进行排查
统筹联动,凝聚保通保畅“合力网”。公路畅通关乎民生与经济发展,天柱公路管理段坚持“先保通、再修复”原则,以跨部门协同联动筑牢保通防线。强降雨后,多处路段因电杆倒塌、电线与通信线路横亘路面形成路障隐患。对此,天柱公路管理段加强与政府部门、交警部门、电力部门及通信部门的协同联动,通过现场会商确定抢通方案,按照“先清障、后保通、再加固”的分步方案,待电力部门切断隐患电源、通信队伍收整凌乱线缆后,天柱公路管理段抢险队伍迅速进场,确保抢险与保障群众出行有序衔接,用高效协作打通了一条条民生通道。
图为:施工现场
质速并重,筑牢道路安全“防护墙”。S308线K48+900处涵洞因长时间受暴雨冲刷,出现基础冲空、拱圈开裂错台及沉降等问题,直接威胁过往车辆和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天柱公路管理段巡查人员在路况排查中第一时间发现该隐患,当即上报详情并同步启动应急预案。在主动向上汇报争取应急抢修资金,积极与属地政府对接共同研判交通管制问题的同时,及时组织设计单位等多方专业力量赶赴现场勘验,快速精准完成涵洞病害定性,并制定设计治理方案。为最大限度减少社会影响,保障村寨群众基本出行,天柱公路管理段以空间换取时间,采取“临时便道+预制盖板+征拆协调+洞身施工”同步展开、同步推进、先主体后附属的方式,保质保量全力加快施工进度,将县人民政府向社会发布预计通车时间提前1个月(原计划9月初通车,实际于7月底通车),高效完成了抢修任务。
此次汛期道路抢险、抢修工作,展现了天柱公路管理段高效应急处置能力,彰显了"雨不停、巡不止、抢不歇"的责任担当。天柱公路管理段将继续密切关注天气变化,加强道路巡查和养护力度,不断提升应对各类自然灾害的能力,以实际行动守护好人民群众的出行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