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 公路子站 » 凯里公路管理局 » 新闻中心 » 行业文化

公路的守护与传承

 字号:[ ]  [我要打印][关闭] 视力保护色:

在黔东南的翠岭之间,蜿蜒穿行的公路,是一条流淌着汗水与歌声的生命线。跃动的橘色身影,是公路安全最坚实的守护者;而悠扬的芦笙,则承载着苗寨千年不息的脉动。这里,现代匠心与古老传承在沥青铺就的画卷上交相辉映,共同谱写着守护与延续的动人篇章。

路之坚·匠心守护

晨曦微染国道320线,跃动的橘黄身影已点亮。三穗公路管理段八弓养护站站长邹荣华正为道牙喷涂鲜亮新装:“这颜色,是夜行司机的醒目标记。”他身后,一台自制的波形护栏清洗机嗡嗡作响。这凝聚智慧的“土发明”——发电机、液压泵、水罐的巧妙组合,将原本耗时耗力的清洗工程,奇迹般压缩:40名工人10天的劳作,如今两人三天即可完成近40公里。成本更是从12万元骤降至500元油费。夏阳炙烤下,这群橘色守护者默默奋战,清理涵洞,疏通边沟,用汗水为80余公里干线公路筑牢安全基石。

路之韵·笙歌传情

车轮循着醒目的橘黄道牙,蜿蜒驶入台烈镇岔道,悠扬的芦笙早已漫过山梁,牵引着旅人深入苗疆腹地——寨头村。农历二月二,千年传承的“禳桥节”在“接龙桥”上盛大启幕。十二房族的苗族儿女齐聚,献祭猪鸭,将醇香米酒洒向祖先建造的十二孔桥洞,追思祈福。盛装苗家姑娘,头帕青黛如远山,衣襟彩绣纷飞似蝶。桥畔长桌宴上,酸汤鱼鲜美,红蛋喜庆,篝火旁蒸腾的糯米糍粑甜香四溢。“活路头”引领族人唱诵古老歌谣,婚俗展演重现“日娶”与“私奔”的智慧。当青年男女为爱“跑婚”成家,全寨以热情的拦路酒相迎,牛角杯中的米酒映着火光,晶莹炽热,一如养路工在蜿蜒山路上挥洒的汗珠。这条公路,是跳动的血脉,将苗寨千年的笙歌与喜悦,源源不断送往山外世界。

路之魂·古今相连

坐落于湖南省通道县县溪镇下腰村209国道旁的桂穗公路路工纪念坊上“由流汗积劳以死,与执戈卫国同功”的铭文,至今滚烫,诉说着以生命开路的悲壮。今日的养路人,正是这份坚韧的传承者。他们改良便携式灌缝机,效率倍增;他们布设震荡标线与防眩板,让弯道闪烁安全暖光;他们撒播草种,催生绵延的生态廊道。从血肉筑路到科技养路,橘色身影穿行于绿意盎然的公路间,谱写着壮阔的史诗。当年以生命劈开群山的先驱们或许不曾预见,今日的公路银练,不仅载运货物,更成为流动的文化展廊。

夜幕低垂,养护站的灯火是长路上不眠的星子。橘黄道牙如跃动的丝带,串联起古老的历史回响与现代的生机盎然。这条路,早已超越了简单的抵达与离开,它是古今共生的血脉,是一条以沥青浇灌、用匠心守护、被笙歌萦绕的生命长桥。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