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凯里市蜿蜒起伏的公路网络中,有一条宛如玉带的公路——G243线凯里至朗德路段,起于凯里市三棵树镇,沿美丽的巴拉河蜿蜒布设,串起平寨、南花、排乐、季刀、朗德等如珍珠般散落的苗寨。守护这条重要通道其中16公里路段的,是三棵树养护站的六名职工。他们身着鲜艳的橘红色工装,以路为家,以养路为业,用坚守诠释初心,用行动践行使命。他们的身影,是公路上最温暖的风景。他们的辛勤付出,也结出了硕果——2025年2月,该路段荣获交通运输部公路助力乡村振兴创新实践“十佳案例”。
图为:车辆在G243线凯雷公路畅行
养路护路:血脉相承的担当
三棵树养护站的名字,源于这条路的起点。站里六名职工都有一个共同而动人的标签——“路二代”。他们的父辈,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这座城市公路事业的拓荒者。退休老职工回忆,当年“只能靠人工挖、马车运、石碾子压”,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修建了最初的炉榕公路(凯雷公路前身)。如今,他们接过父辈的接力棒,从小听着压路机轰鸣入睡,闻着沥青气味长大。公路,于他们不仅是一份工作,更是融于血脉的家族记忆与情怀。
站长:杨胜忠
49岁,养护站里追求进步的入党积极分子,他性格沉稳,不畏艰苦,带领全班人员努力完成管理段交办的各项任务,确保公路畅通。他不仅工作踏实认真,更注重团结协作,乐于分享经验、帮助同事,善于营造和谐融洽的工作氛围,在群众中拥有良好口碑。“老一辈靠力气和汗水,我们这一代,要靠技术和匠心。把路养好,让乡村振兴的车轮跑得更快更稳,就是我们最大的成就。”
图为:杨胜忠在路基坍塌路段设安全警示柱
副站长:杨忠良
53岁,中共党员。在平凡的岗位上扎实肯干,认真负责,在工作中他总是身先士卒,重活难活带头干、抢着干,始终以高度的责任心对待每一处路面巡查、每一次坑槽修补、每一段边坡维护。在2008年抗雪凝救灾中,他曾持续上路20多天,日夜奋战在第一线,率领职工融雪除冰,疏浚交通,哪里堵车哪里就有他的身影,哪里有险情他就赶到哪里,确保公路平安畅通,获得社会一致赞誉。
图为:杨忠良在清理断裂公路上的树枝
统计员:石重友
52岁,中共党员。自1993年从父亲手中接过铁锹和扫帚,穿上橘红色工装,便传承起父亲的养路梦。不管是炎夏还是寒冬,他始终坚守在公路养护第一线,默默诠释着一名普通共产党员能吃苦、能战斗的优良传统。用满腔热情和认真负责的态度养护不断延伸的道路,充分展现了“平凡铺路石,敬业公路人”的奉献精神,先后多次荣获上级先进生产工作者及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图为:石重友开展日常养护
此外,同为“路二代”的公路养护技师蒋宏海、公路养护高级工张恕斌、何永成,常年坚守一线,从青春年华到两鬓微霜,将最美岁月奉献给公路事业。他们日复一日冲锋在前,无论风霜雨雪、酷暑严寒,默默守护人民群众平安出行。这种传承,传递的不仅是工作的接力棒,更是对“畅、安、舒、美”通行环境的执着追求,是一份让公路助力乡村振兴的沉甸甸责任。
凯路先锋:血脉相承的担当
清晨,当第一缕阳光洒在巴拉河面上,六抹橘红色的身影开始忙碌,检查车辆、清点工具、安排当日的工作任务。他们守护的这16公里,不仅是交通线,更是风景线、旅游线、经济线,他们的每一天,都是为这条“振兴路”保驾护航的缩影。
春:与时间赛跑的“路面医生”。春天是病害高发期。冰雪融化后,路面裂缝、坑槽显现。杨胜忠和杨忠良带领大家开展路况调查,如医生全面体检。他们徒步巡查,目光敏锐,不放过任何细微病害。“这里有个坑槽,记下,下午用沥青混合料补上”“排水沟堵了,赶紧疏通,不然下雨就麻烦了”“月亮湾急弯有抛撒物,立即清扫,确保行车安全”他们的精心作业,让这条旅游公路以完美姿态迎接八方游客,使游客旅途“更便捷、更舒适”。
夏:战高温、保畅通的“公路卫士”。盛夏是最艰苦的季节。烈日下沥青路面温度超60℃,热浪灼人,汗水浸透工装。他们守护的是朗德、南花等苗寨旅游的“生命线”,也是“环雷公山马拉松”“山地自行车大赛”等体育赛事的保障线。夏季也是防汛关键期,暴雨就是命令。一旦接到预警,全员进入备战状态,24小时值守。雨夜,当人们安然入睡时,他们正驾车在暴雨中巡查。雨后,迅速清理泥沙堵塞的涵洞,疏导积水,设置警示标志。暴雨中那抹闪烁的橘红,是黑夜中最令人安心的信号。
图为:三棵树养护站工作人员清理路面落石
秋:与落叶共舞的“环境美容师”。秋风送爽,却是养护站最忙碌的季节之一。落叶虽美,却是行车隐患,雨后道路湿滑易导致车辆打滑。他们挥舞扫帚,动作娴熟,金黄落叶在身后聚集成堆,路面恢复整洁。他们保持公路“标线清晰、环境优美”,亲手管护马蹄金、五色梅、红叶石楠等植物,打造公路沿线四季有花、月月常绿的盛景,让每位驶入凯雷公路的游客“心无旁骛地静待一路美景扑面而来”。
冬:风雪中的“安全守卫”。严寒冬季,冰雪是他们的敌人。抗凝保畅是压倒一切的任务。雪花飘落时,别人往家赶,他们往路上去。撒布融雪剂、机械除雪,保障这条民生路、振兴路永不中断。皑皑白雪中,橘红身影如一簇簇跳动火焰,温暖寒冬旅途。杨忠良和石重友作为党员,总是冲在最前。驾驶室内,杨忠良紧握方向盘;车窗外,杨胜忠、石重友带领大家艰难撒布防滑料,确保每座桥、每个弯道覆盖到位。那一刻,橘红工装如同燃烧的火焰,照亮寒冬之路。
图为:石重友开展抗雪凝保畅通作业
这就是他们平凡的一天,四季轮回,使命不变。每一次坚守、弯腰、挥锹,都是以实实在在的行动,当好“凯路先锋”,践行“心路为民”的庄严使命。
党旗飘扬:一路橘红映初心
在三棵树这个小小集体中,党的力量是无形的灯塔,也是有形的榜样。两名党员和一名积极分子,构筑起坚强战斗堡垒。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一段公路就是一份责任。正如杨忠良所说:“我是党员,又是副站长,面对困难必须冲锋在前、做好表率。”他们的先锋模范作用,深深感染着同事。杨胜忠说:“看着杨站长和石重友,我就明白党员是什么样子。不是说出来的,是干出来的。”“传帮带”的氛围,让整个养护站充满向上力量。他们的初心,体现在每一次作业后司机鸣笛致谢中,体现在暴雨中群众竖起的大拇指中,体现在沿线村民送来的一壶热水、几个苹果中。他们的使命,镌刻在每一公里平整路面上,融入每一位司乘人员平安回家的笑容里。这是对他们,以及对一代代凯里公路人默默奉献的最高肯定。
图为:三棵树养护站6名职工
他们没有惊天动地的伟业,没有豪言壮语的宣言。他们的舞台,是16公里长的“振兴路”;他们的道具,是扫帚、铁锹和养护器具;他们的妆容,是汗水、灰尘和晒斑;他们的战袍,是那身永不褪色的橘红工装。这橘红色,是忠诚与奉献的颜色,是温暖与希望的颜色,是流淌在公路人血脉中最蓬勃的力量。它提醒每一个在路上的人:无论风雨冰雪,总有一群人,在默默守护你的诗和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