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这涵洞进水口落差较大,曾多次险些造成行人安全事故,现在加了盖板,踏实多了!”站在G246线K1035+100处涵洞旁,玉龙村支部副书记王女士望着崭新的钢筋混凝土盖板,语气里满是欣慰。这处曾让村民忧心的安全隐患点,如今成了盘县公路管理南段党支部“开门办实事”的真实写照。
带着问题去,把群众呼声记在心上
今年四月,根据学习教育工作要求,盘县公路管理南段党支部坚持开门教育,于四月中旬开展民生实事调研,带着 “群众需要什么、公路缺什么”的为民初心,走进 G246 线淤泥彝族乡至鸡场坪镇沿线村寨。这条2021年起由该支部管养的路段,串联着多个村寨与学校,群众对公路设施的期盼格外迫切。

调研现场
“弯道那个涵洞井太深,晚上走路看不清,太危险了”“下雨天涵洞一堵,上学路就泥泞难行”“涵洞的进水口是裸露的,但被建筑遮挡了,容易发安全事故”......沿线群众你一言我一语,把最急最盼的事说了出来。
调研团队沿着公路排查,最终将目光聚焦在四处涵洞:K1035+100处涵洞两侧紧挨着居民房,右侧还有新建房屋,裸露的进水口因建筑遮挡成了“隐形陷阱”;K1039+200处涵洞藏在弯道内侧,进水口落水井较深且淤泥堆积,既没警示标志也无防护设施,雨季一到就成了“定时炸弹”;K1036+040、K1037+080两处涵洞则被淤泥堵得厉害,又恰好位于学校周边,雨季山洪一来,不仅影响居民生活,更让上学的孩子捏着汗。
“群众的事,再小也是大事。”调研结束后,盘县公路管理南段党支部迅速组织工程技术干部研讨,迅速确定处置方案,拟定工程量清单,安排施工队伍进场,同时做好事中安全和质量控制,事后维护和保养。从拟定工程量清单到现场安全质量管控,每一个环节都盯着“群众满意”这个标准。

涵洞处理中
跟着民心改,让每处细节都透着暖意
几个月的紧张施工,四处涵洞悄悄变了样:反光标识牌在夜间亮起,像一双双守护道路的眼睛;涵洞帽石筑牢了防护屏障,让行人多了层安全保障......
更暖心的是,在K1039+200处,施工队发现落水井过深,单纯加防护网会影响后续清淤,便在钢筋网设计中转承结构,既防了安全隐患,又给后续养护留了方便。“以后清理涵洞不用再爬深井,群众路过也踏实,这才是真把事做到了心坎上。”参与施工的技术干部说。

涵洞处理后
K1035+100处,原本涵洞两侧紧挨着居民房,右侧还有新建房屋,裸露的进水口因建筑遮挡成了“隐形陷阱”,如今,崭新的钢筋混凝土盖板盖在进水口,不仅挡住了安全隐患,更盖暖了群众的心。
就连“取消帽石”的决定,也藏着倾听的智慧。K1036+060处涵洞旁,有群众反应,设置涵洞帽石会影响居民停车,经过和群众协商,决定取消涵洞帽石,把帽石换成了更醒目的反光标识牌,还特意叮嘱:“汛期水量大,可别在这儿停车、扔垃圾,堵了涵洞咱都受影响。”一句贴心提醒,让政策与民心贴得更近。
连着情意走,让公路成为民心桥
在回访调研时,盘南段充分发挥支部力量,向群众宣传爱路护路知识,强调政民一体,把公路的各项措施制度和群众讲明白、说清楚。玉龙村支部副书记当场拍板:“以后群众有想法,我们统一收集给你们,咱一起把路护好。”这样的双向奔赴,让公路不再是冰冷的基础设施,而成了连接心与心的温暖纽带。
事实上,这样的民生故事早已在盘南段管养的路段上不断上演:2023年,G246国道刘官街道中心小学路段长期积水,影响到行车安全和居民生活,他们联合街道专题攻关,改造排水系统,让过往群众雨天不再蹚水;2024年,盘州市石桥镇工农桥成了危桥,几百名师生出行受影响,盘南段迅速对危桥进行重建,让学生及居民生活更加安全便利,沿线群众也为盘南段送来了锦旗。
群众赠予锦旗
如今,2025年的民生画卷正在展开。“群众的呼声就是我们的哨声,公路延伸到哪里,服务就跟进到哪里”,这是盘南段的铿锵承诺和行动指南。在这条洒满阳光的民生路上,更多温暖与希望,正在悄然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