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管理与养护,是守护群众出行的“生命线”,更是公路部门的主责主业。今年以来,盘县公路管理南段紧扣“防风险、除隐患、保畅通、优服务”的核心目标,在路段接养、路域优化、民生需求、汛期防护等关键领域精准发力,打出一套“有力度、有温度、有精度”的管理养护“组合拳”,用专业担当筑牢道路安全防线,让群众出行更安心、更舒心。
高效协同“接”路段,管养衔接零缝隙
普通国省道移交接养,是保障公路“长效管养”的关键一环。为了让移交后的道路“接得住、管得好”,盘南段主动靠前、科学谋划,组建国省道移交工作小组,构建起“分工明确、协同高效”的工作机制。

开展桌面推演
一方面,工作人员积极对接盘州市交通运输局,明确资料需求清单,深入一线实地清点拟移交国省干线路产,细致厘清路产路权归属。同时,科学评估养护资金需求、编制初期养护计划,从责任衔接、资金保障、计划制定等方面打好基础,确保接养后养护工作能有序推进。另一方面,盘南段启动隐患排查工作,对拟移交路段进行“拉网式”检查,发现路面破损、边坡松动等问题,及时录入台账、登记入库;还组织段机关职工沿着接养路线“走一遍”,实地熟悉每一座桥梁、每一个涵洞、每一条边沟,摸清隐患易发区域,确保“接路段”到“管路段”的过渡顺利。
精修绿护“剪”隐患,汛期通行添保障
汛期,强风、暴雨等强对流天气频发,夹道丛生的草木不仅遮挡行车视线,还可能因风雨倒伏堵塞公路,存在安全隐患。盘南段抢抓防汛关键期,迅速启动绿化精细修剪整治专项行动,以“畅、安、舒、美”为标准,给沿线绿植“理发塑形”,为汛期公路通行扫清障碍。

绿化带修剪
工作人员把握修剪重点,对影响安全的关键区域逐一排查。在平交道口、弯道内侧,重点修剪伸入车道、遮挡视线的树枝;在交通标志牌周边,精准疏剪遮挡标识的枝叶;同步清除枯枝、病枝与过密枝杈,从源头减少倒伏风险。针对路侧、边坡及排水沟区域,集中清理浓密高草与杂灌,既消除了视觉盲区,又打通了排水“堵点”,大大减少路面积水隐患。经过整治,因绿植遮挡导致的视距不足、标志模糊等问题得到改善,道路安全指数显著提升。
民生为本“解”难题,涵洞修到心坎上
“公路通不通,群众最知情;服务好不好,群众说了算。”盘南段始终把“听民声、解民忧”放在心中,让公路管理不止于“管路”,更在于“暖人”。今年4月,盘南段的工作人员带着“群众需要什么、公路缺什么”的疑问,走进G246线淤泥彝族乡至鸡场坪镇路段,和沿线村民拉家常、听诉求。“弯道那个涵洞井太深,晚上走路看不清,太危险了”“下雨天涵洞一堵,上学路就泥泞难行”“涵洞的进水口是裸露的,但被建筑遮挡了,容易发生安全事故”……沿线群众你一言我一语,把最急最盼的涵洞问题说了出来。群众的呼声就是行动的指令。盘南段当即把目光锁定在了四处闹心的涵洞上,迅速拟定改造方案,组织施工队伍进场。清理堵塞的涵道、设置反光标识牌、加盖涵洞盖板……短短几月,曾经的隐患涵洞变成了安心通道。
“以前这涵洞进水口落差较大,现在加了盖板,踏实多了!”玉龙村支部副书记王女士望着崭新的钢筋混凝土盖板,语气里满是欣慰。盘南段用“事事有回应、件件有着落”的实干,将公路化为连接人心的温暖纽带。

涵洞处理后
未雨绸缪“防”汛期,全力守好平安路
汛期是公路安全的“大考期”,盘南段早准备、早部署,以五重举措构建汛期防护体系,筑牢道路安全屏障。
一是责任“扛”起来。盘南段实行24小时领导带班值班制,明确值班职责,强化“叫应机制”,确保应急指令快速传达。二是物资“备”充足。对防汛物资库进行盘点,备足装载机、高空作业车、随车吊、发电机等应急机械设备,备足防汛应急装备包、铁铲、铁镐、安全锥等应急物资,确保关键时刻调得出、用得上。三是隐患“查”精准。建立“段机关+养护站+建养公司”三段式协同巡查模式,提升公路巡查效率,同时运用无人机开展“空中巡检”,对山区高边坡、易塌方路段进行“俯瞰式”排查,让隐患无处藏身。四是处置“快”响应。规范信息报送流程,做到第一时间发现、第一时间上报、第一时间处置,避免交通事故与长时间交通阻断。五是能力“练”扎实。通过开展汛期公路水毁及地质灾害应急桌面推演活动、应急演练,让干部职工在实战演练中熟悉流程、明确分工,真正做到“险情来了不慌神、处置起来有章法”。

防汛应急装备包
公路连着民生,养护关乎安全,盘南段将继续深化公路精细化管理,带着“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事事落实到位”的执行力,不断优化道路服务体系,努力铺就一条条让群众满意的“平安路、舒心路、幸福路”。









贵公网安备 52011502001202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