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246盘州赵官至补西垭口公路(大山至补西垭口段)改扩建工程项目全长32.139公里(新线改建11.3公里,老路扩建20.8公里),分ZB-01(16.381公里)、ZB-02(15.575公里)两个标段同步实施。自2024年6月开工以来,各项建设指标均按节点有序推进。
精益求精做好质量管控
2025年4月3日,G246盘州赵官至补西垭口公路(大山至补西垭口段)改扩建工程ZB-01标段路基顺利完成首次交验,验收组对施工路基的平整度、宽度、中线偏位、高程、路槽深度、横坡、坡比、弯沉、结构物尺寸、强度、压实度等一系列关键指标进行检测。经检测,各项指标均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
验收现场
项目技术人员实行"每日巡检"制度,携带回弹仪、钢卷尺等检测工具,对涵洞、挡墙、坡面防护等结构物进行实体检测。针对钢筋、水泥、安防设施等原材料,严格执行"三证查验+抽样送检"制度,建立原材料进场台账,对不合格材料坚决清退,确保源头可控。
现场检测实体工程工艺
施工过程中,对隐蔽工程、混凝土浇筑、路基压实等关键工序实施"一工序一记录",振捣时间、压实遍数等工艺参数须经技术人员签字确认。隐蔽工程验收采用"影像留存+三方会签"机制,如路基填筑前须完成清表厚度、地基承载力检测,资料齐全方可进入下道工序。业主办每月组织质量抽检,由总工带队抽查实体质量,对质量问题当场签发整改单并跟踪闭环,形成"检查-整改-复查"的责任链条。
科技赋能筑牢安全防线
在高边坡、高填方等关键施工部位,如K38+200、K62+180等,项目布设监控传感器组建动态预警系统,实时监测边坡位移、基坑沉降等数据,当变形量超过阈值时自动发出警报。每日施工前,各班组开展全覆盖班前安全教育,通过图文交底、案例讲解强化安全意识。
班前安全交底
机械管理实行"三查三验"制度,安全员每日对压路机、挖掘机等设备进行运行状态检查,建立详细的设备维保台账,实行机械设备二维码管理,确保制动系统、液压装置等关键部件性能完好。针对排查出的安全隐患,严格执行"登记-整改-验收"闭环管理,例如K63+050涵洞基坑防护施工中,因发现未做安全防护措施,要求立即暂停作业并采取措施,经监理单位确认防护合格后方恢复施工。目前已建立隐患排查台账8份,发现安全隐患146处,整改完成率100%,实现"不安全不施工"的管控目标。
消防安全应急演练
计技双扶助力乡村振兴
项目施工单位开展的"农民工技能培训课"上,59岁村民王选高正在进行钢筋绑扎实操考核。经培训合格后可进入预制场工作,日均收入达200元。业主办联合施工单位及当地政府部门开设多工种培训课程,项目两个标段开工至今累计吸纳农村劳动力1116人次参与建设,2025年截至目前吸纳农村劳动力685人,充分彰显政策对困难群众的精准帮扶。通过“劳动报酬+技能培训”双轮驱动,开工至今累计向参与群众发放劳务报酬632.43万元,2025年共发放劳务报酬244万元,切实将“务工机会”转化为“真金白银”。项目坚持“就近就便、本地优先”原则,就业群体以本地劳动力为主体,其中90%来自本县(市、区),参与人员涵盖砌筑工、混凝土工、保洁员、交通引导员等多个工种,既盘活了本地“闲置劳动力”,又为外地务工人员提供了灵活就业渠道,形成“县内为主、县外补充”的多元化就业格局。
现场调查农民工工资支付情况
同时,通过“老带新”、“师带徒”等模式,帮助300余名劳动力掌握实用技能,为其长远就业奠定基础。本项目通过“劳动换报酬、就业增技能”的模式,既让群众有收入又学本事,实现“短期增收”与“长期发展”有机统一。
因地制宜推进征拆攻坚
在大山镇土地丈量现场,负责征拆的工作人员携带GPS定位仪与农户核对地块边界。"截至目前累计完成2169块地块丈量,涉及农户990余户,面积为628.22亩,补偿供地率达98.5%。"对外协调部王牌的工作笔记详细记录着征拆进程,2025年4月以来,团队通过实地复核解决纠纷土地14.213亩,剩余风景树种植地评估及宅基地补偿工作正有序推进。
房屋拆除现场
房屋征拆中,团队优化设计避让2栋主房,通过"一户一档一策"协商机制完成7栋主房(拆除3栋)、151户附属设施协议签订(均已拆除)。坟墓方面是始终秉持"尊重民俗、温情搬迁"原则,138所需迁坟墓已完成137所,剩余1所已同意待确定具体搬迁时间。
三线迁改工程中,联合专班克服高山地形限制,采用无人机放线等技术完成35KV及以下强弱电线路新建,迁改完成率达98%,为主体工程施工创造了有利条件。
薪火相传的团队建设
每周晚间的"技术夜校"已成团队传统,59岁总工程师李俊正带领年轻技术员研读规范,27岁安全负责人曹耀宗通过PPT演示安全隐患,形成"老工匠经验传承+新生代技术创新"的互学机制。
组织开展“技术晚自习”
在文化建设方面,项目驻地廉洁文化园营造了廉洁从业的工作氛围,职工风采展示墙记录了项目建设过程中的风雨同舟团结协作。
廉洁项目建设有序推进,项目成立临时党支部,将廉洁建设纳入党建重点工作,通过"三会一课"开展纪法教育,组织党员干部学习《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等法规文件,累计开展专题学习26次。定期召开的廉洁例会上,业主办负责人会结合项目现场管理、计量支付、设计变更等具体工作,剖析廉政风险点。常态化开展廉政教育,每季度组织观看《工程建设领域警示教育片》,通过真实案例敲响警钟。开工以来,累计开展警示教育6次,覆盖参建人员100余人次。对施工、监理单位主要负责人实施"廉政双约谈"制度,项目负责人与纪委书记共同开展集体谈话,目前已开展约谈2轮,签订廉洁书24份。
职工廉洁文化作品
如今,项目即将进入路面施工阶段,年轻技术员在竣工图上郑重签署名字时,老工程师的叮嘱仍回响在耳畔:"公路是百年工程,每个数据都要经得起时间检验。
这支平均年龄32岁的团队,用毫米级的质量管控、创新型的安全举措、接地气的民生实践,在云贵高原的褶皱里书写着新时代筑路精神——他们让规范成为工程的筋骨,让发展惠及山乡百姓,更让"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信念在山脊间代代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