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静静流淌,总有一些老物件,淡出人们的视野,但它们的光芒却在历史长河中愈发璀璨。它们静默不语,却承载着时光的温度;它们历经风雨,却清晰记录着贵州公路的成长足迹;它们朴实无华,却凝聚着公路人甘当铺路石的赤诚之心......此刻,让我们走进这些老物件,听听它们那些与路有关的岁月长歌。
老物件1:中国公路路徽
我,一枚中国公路路徽,被精心设计成圆形,将“公”字与“人”字巧妙融合,承载着“公路为人民服务”的使命。曾经,我不解这字形的深意,直到被悬挂在道班门前,历经数个春夏秋冬,见证了工人们忙碌的身影,才渐渐领悟。
说起“道班”,如今许多年轻人或许感到陌生。它是公路的“专属管家团队”,负责管养路段的日常养护、维修与管理。全国公路的畅通,离不开道班工人的坚守,他们常年居住在简陋班房,与公路相伴,工作单一且辛苦,却始终如一日地保障着车辆和行人的安全通行。
道班职工合影
树木葱郁,知了长鸣,夏天便来到了,但对道班工人们而言,却是最忙碌的季节。天刚亮,我便看见工人们手持工具,开启了新一天的养护工作。在路上,他们目光敏锐,如同守护公路的“啄木鸟”,细致地处置着每处隐患。
而夏天的忙碌里,汛期养护更是重中之重。晴天时,工人们用铁铲、耙子和扫帚,清理着桥涵边沟的淤泥与枯枝,疏通泄水孔。当暴雨来袭,道路出现水毁塌方、落石阻路时,他们又化身无畏的战士奔赴现场,争分夺秒地清理障碍。
冬天的抗凝保畅工作,更是一场硬仗。当冰雪覆盖道路,工人们迎着凛冽寒风,将盐均匀地撒在路面,齐心协力清理倒伏树木,他们忙碌的身影,在冰天雪地中筑起了一道温暖而坚定的守护线。
历经岁月,我明白了“公”与“人”的结合,绝非抽象的符号,而是养护工人在烈日下滴落的颗颗汗珠,是暴雨中坚毅前行的挺拔身姿,是寒冬里被冻僵却依然劳作的双手,是无数个日夜坚守在路上的执着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