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 公路子站 » 水城公路管理局 » 新闻中心 » 行业文化

【养路为民】水城公路管理局工程处管养道路焕发新活力 养护升级铺就高质量发展坦途

字号:[ ]  [我要打印][关闭] 视力保护色:












  纵横延伸的国省干线,不仅是车流穿梭的交通动脉,更是经济发展和民生福祉的重要纽带。2025年,水城公路管理局工程处始终围绕公路管养这一主线,以改善路况、提升通行体验为目标,持续加大投入、创新方法,推动管养道路旧貌换新颜,养护质量与服务能力明显提高,切实助力经济社会发展和群众安全出行。




道路基础更牢,安全韧性显著增强


  工程处以提升道路安全为核心,系统实施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养护工程。一方面及时处置管养路段内的路面龟裂、网裂、沉陷等病害,保障道路平整畅通;另一方面完成两处避险车道升级,累计铺设鹅卵石200吨,并增设预告标志、法兰杆支撑系统,补充轮廓标与泄水孔,规范设置废旧轮胎和防撞桶,显著提升路段防护与应急避险能力。

避险车道施工

      在事故易发区域,新安装钢制减速带,配套设置提示牌、禁止驶入标志、爆闪限速牌和广角镜,同时针对多雾路段增配雾灯诱导系统,有效改善复杂行车条件下的安全性。此外,同步推进标志标牌规范化改造,将原高速绿底白字标识更换为省道蓝底白字标识,统一视觉指引。

      桥隧管护方面,除了完成31座桥梁的标语喷绘与部分桥梁伸缩缝密封,还在6条隧道内全面设置安全提醒标志、限高牌、慢行警示灯及警示柱,并组织实施隧道彻底清洗,切实保障桥隧整洁与运行安全。

隧道清洗
隧道禁超提示牌安装
智慧赋能养护,精准高效提档升级


      工程处积极将现代科技创新融入公路管养体系。构建“智慧路网”监测感知网络,在阿志河大桥部署了桥梁健康监测系统,实时监测桥梁的应力、变形、振动等关键参数,为桥梁的日常维护和安全管理提供科学依据,实现对桥梁运行状态、结构安全的全天候、全覆盖、实时动态感知。搭建智慧云广播系统,提升隧道交通安全管理能力。依托市电和4G网络,设备24小时在线运行,集成视频监控与远程喊话功能,管理人员可通过呼叫平台或手机APP,在交警指导下对事故现场进行可视化指挥,大幅缩短事件响应时间,强化跨部门协同,实现“秒级响应、高效处置”。智慧监控设备开启公路管养“哨兵模式”,可视范围全面覆盖避险车道及周边区域,消除盲区。管理人员可通过多终端实时查看现场情况,一旦发现违停车辆或滞留行人,立即远程喊话劝离,快速处置隐患,保障“专道专用”,维护有序通行环境。由此,养护模式逐步从“被动应对”转向“主动预防”,资金使用效益和计划精准性也得到提升。

智慧云广播安装
养护延伸服务,应急保障彰显温度


      健全完善“全天候”应急保障体系,优化应急队伍结构与物资装备储备,并加强与气象、交警等部门的联动协作,实现了在多次暴雨等极端天气中的快速响应和高效处置,有力保障了公路安全畅通。精准施策应对养护新挑战,面对新建成通车的纳晴高速路口匝道与我方公路相连带来的新挑战,会同交警部门及时开展分析研判,加大保通保畅投入,确保交通衔接顺畅与运行安全。此外,针对贵州避暑旅游热,老王山景区、滴水岩景区等“爆火”带来的车流、人流激增情况,迅速响应、科学调度,不断提升公路服务质量,有效保障了群众出行顺畅与舒适。养护服务更显人文关怀。针对部分路段人行步道被占、边沟堵塞影响居民出行安全的问题,及时组织开挖清理边沟,铺设C30预制砼沟盖板,既改善路域环境,又保障行人安全。“路域环境”综合治理提升行车体验,持续开展路肩边坡整修、边沟清理、绿化美化提升工作,创新运用“加减乘除”工作法,实施精细化绿化养护,通过在适宜路段砌筑花池、补植三角梅、播撒花籽实现“加绿”,对遮挡视线的树木进行科学修剪实现“减障”,加强浇水施肥及营养管护实现“增值”,以及对树木粉刷和喷药杀虫实现“除害”,路容路貌焕然一新,行车舒适度与视觉体验感明显改善。

预制砼盖板安装
清洗砼护栏、路肩

遮挡标牌绿化修剪







      一条条平坦整洁的道路,一道道清晰醒目的标线,正悄然提升公众出行的安全感和舒适度,为区域经济发展和百姓便捷出行筑起坚实而温暖的保障。工程处将继续推进管养服务现代化,以更智能的决策、更专业的工艺、更温情的服务,精心守护每一条发展动脉,让公路成为高质量发展的有力支撑,成为百姓身边的幸福通道。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