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铜仁公路管理局与贵州省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六支队协同推进交通治理创新,在国道326甘龙段33公里处启动无人机智能巡检试点项目。该项目通过构建"空天地"一体化监测网络,实现了公路病害智能识别、路域环境动态监控等核心功能,标志着交通治理领域迈入智慧化发展探索新阶段。
该项目是全市首个国道干线无人机智慧综合治理试点,旨在通过科技手段提升公路养护巡查的效率和准确性。国道326甘龙段作为铜仁公路飞地,地理位置特殊,东接重庆市秀山县,西邻重庆市酉阳县,沿线多急弯、陡坡和临崖路段,传统人工巡查存在盲区多、耗时长、取证难等问题。为突破传统巡查模式桎梏,铜仁公路管理局与省交通执法六支队创新引入固定式无人机机场系统,部署在甘龙养护站,利用具备高空识别和夜间红外监测功能的无人机进行全天候自动巡查,且不受风雨雾夜等特殊天气影响。
这一新技术应用,使得关键路段的影像采集时间缩短至30分钟,单次巡检耗时减少83%,人力成本降低75%,效率较人工巡查提升3倍以上,初步实现交通综合治理“分钟级”响应能力。
此外,通过“智慧巡查-精准派单-快速处置-数字留痕”全流程再造,并以“无人机巡检平台+移动执法终端+数字执法室”的数字化武装,构建"自动起降+智能巡航+全天候监控"的智慧巡查体系,实现复杂地形路段100%覆盖巡查、路面病害30分钟内自动报警、养护数字化闭环管理。打通与公路养护、应急管理、路政管理的“数据毛细血管”。经实测,养护巡查效率提升8倍,高危边坡隐患识别准确率达95%,为山区公路全生命周期智慧管养提供了可复制的技术示范。
随着智能巡检技术的应用,公路巡查效率实现质的飞跃。以往需要两名工作人员驾车全天候作业的线路巡检工作,如今通过无人机系统仅需120分钟即可高效精准执行。这种技术革新不仅显著节省人力资源,更重要的是重构了工作模式——养护人员得以将核心力量集中于风险研判和应急处置等关键环节,这种智能化的流程再造有效提升了管理效能,助推行业向智慧化治理模式升级。
无人机巡查图片
实时监测巡查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