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修得好不好,关键看能不能经得起车轮碾、群众验;驻村干得实不实,就看能不能走进群众心里头。”这是思南公路管理段派驻第一书记胡发贵驻水口寺村以来常挂在嘴边的话。自驻村工作开展以来,他带着公路人特有的“逢山开路、遇水架桥”韧劲,把修路时的严谨细致、攻坚克难精神,全情投入到乡村振兴的“新赛道”上。
水口寺村位于贵州省铜仁市思南县杨家坳乡西部,与遵义市凤冈县接壤,距思南县城约70公里,属原建档立卡二类贫困村,已于2019年出列;辖14个村民小组,全村人口388户1667人;当前全国防返贫监测系统内脱贫户(监测户)98户457人、低保户48户138人。
水口寺村全景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胡发贵深知,一个坚强的党支部是乡村振兴的“定盘星”。驻村伊始,他就将建强支部作为首要任务。他带头深入学习党的创新理论,严格落实“三会一课”、组织生活会等制度,创新开展主题党日活动,将学习课堂搬到田间地头,让党的声音和政策在基层落地生根。他注重激发党员活力,引导老党员发挥余热,鼓励年轻党员勇挑重担,把党支部打造成了一个政治过硬、思想统一、行动有力的坚强战斗堡垒。正是这位“擎旗手”,水口寺村党支部的组织力、凝聚力、战斗力显著提升。
2024年7月水口寺党支部荣获思南县委“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每当看到村委会墙上耀眼的荣誉奖牌时,老支书安朝禄总是说:“胡书记,把公路人的‘铺路石精神’种进了我们心里!”
胡发贵组织开展学习
水口寺党支部荣获思南县委“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
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关键时期,他带领驻村工作队,聚焦群众增收核心,精准发力,务实笃行,以一系列扎实举措筑牢防返贫底线,拓宽致富新路。
防止返贫是巩固成果的首要任务。他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将常态化防返贫动态监测和精准帮扶作为头等大事。两年来,他先后26次组织包联干部深入农户家中排查走访,耐心宣讲帮扶政策。在他的细致工作下,成功精准识别并纳入防贫预警监测系统1户存在返贫风险的农户,第一时间协调落实了针对性帮扶措施,织密了防止返贫的“安全网”,牢牢守住了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
为有效提升村民收入,他成功培育2名致富能手。“黔越养殖场”养殖规模达3000羽鸡,为6名脱贫群众提供长期就业岗位;“望峰友银公司”生猪存栏量50头,带动4名脱贫群众稳定就业。这些带头人不仅自身致富,更带动周边群众共同增收。
生猪养殖
在精准摸排全村839名劳动力状况后,积极对接外部资源,大力动员和组织劳动力转移就业。全村实现外出务工650人、就近务工189人,工资性收入显著提升。
水口寺村自然资源禀赋,他大力引导村民发展特色种养殖业,在他的推动下,种植烤烟100亩,实施标准化水稻种植500亩,成功推广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1100亩。两年来,他成功引导村民从省外引进肉牛及能繁母牛24头、新增生猪128头、家禽存栏240羽。同时积极协调对接乡农业服务中心,组织村民参加专业油茶管护培训、强化技术指导,实现全村1805亩油茶管护全覆盖。
胡发贵查看油茶修枝情况
心系乡土,情暖民心。胡发贵以高度的责任感和深厚的为民情怀,扎根基层,真抓实干,在水口寺村的土地上,用一项项务实的举措、一串串扎实的数据,生动书写了为民解困、勇于担当的动人篇章,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注入了强劲动力。
长屋间组的主干道,晴天时,车轮碾过之处,坑洼如麻,碎石嶙峋。村民们骑电动车经过,总要左躲右闪,稍不留意就会被突然出现的深坑颠得人仰马翻。到了雨天,路面更是成了泥潭,雨水裹挟着泥土加上道路两旁的农田积水倒灌,路面愈发泥泞不堪,原本就难走的路,变得寸步难行。对此,胡发贵亮出专业规划图,立即向帮扶单位思南公路管理段申报帮扶项目,如今泥泞路变身为平整宽敞的“暖心路”。
“以前路过这里像打仗,现在骑着摩托一溜烟就过去了”村民安雨才兴奋地说。这条“连心路”,疏通了村庄发展的血脉,更将第一书记的担当和关怀,深深烙印在了每一位村民的心田里。
修补后平整的路面
同时他还积极向思南公路管理段申请资金用于路灯修缮。现在的水口寺村夜晚再也不似以前寂静,而是灯火通明。“这灯亮堂,照得咱心里也暖烘烘的!”安朝国说道。灯光不仅照亮了道路,更温暖了民心,让村民们真切感受到了关怀和重视,干群关系在光明中更加紧密。
走访中,他发现一户农家有两名生活完全无法自理的重度残疾儿童,但其残疾证仅为三级。状况与等级明显不符,他敏锐察觉可能存在评定偏差,立即行动,积极协调乡残联与县医院。当承载精准保障的一级残疾证送达时,孩子母亲眼中闪烁的泪花,无声诉说着感激,成为他为民解忧初心最动人的见证。
胡发贵实地走访入户
从“护路人”到“领路人”,变的是岗位,不变的是为民服务的初心和攻坚克难的担当。在水口寺村,他修的是路,通的是民心;安的是灯,亮的是希望;纾的是困,暖的是心田;兴的是业,筑的是根基。他用实实在在的行动,让党的关怀如春风化雨,滋润了水口寺村的每一寸土地,温暖了每一位村民的心窝。
转眼间,两年驻村期满,干部轮换在即。2025年5月,胡发贵毫不犹豫地向组织申请前往思南县长坝镇尖山村继续开启乡村振兴新征程。他说:“2025年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5年过渡期的最后一年,我想继续扎根这片热土,坚守第一书记的岗位!与乡亲们同心同德、并肩奋斗,倾尽全力、共绘蓝图!”从公路养护的“护路人”到基层治理的“贴心人”,胡发贵始终以脚步丈量民情,凭实干赢得民心,在乡村振兴的征程上践行一颗强村富民、服务群众的拳拳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