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 公路子站 » 铜仁公路管理局 » 新闻中心 » 公路建养

石阡公路管理段:科技筑安全屏障 公路连振兴通途

 字号:[ ]  [我要打印][关闭] 视力保护色:

在黔东山区的崇山峻岭间,国省干线蜿蜒穿梭,却曾因急弯陡坡、视距受限让行车多了几分风险,因自然灾害频发公路养护添了不少挑战。如何让险路变坦途,让公路不仅 “通” 更 “安”,不仅 “用” 更 “暖”?石阡公路管理段以科技为尺破解安全难题,以服务为心传递民生温度,以融合为径激活乡村活力,在群山之间铺就出一条条畅行无忧、惠及百姓、助力振兴的 “希望之路”。


国道354线风光

科技赋能:技术创新铸就平安坦途

石阡县地处山区,境内国省干线多急弯陡坡、视距受限,车辆行驶风险高,且自然灾害频发。面对复杂挑战,石阡公路管理段坚持“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以技术创新破解难题,让每一条公路都成为“平安路”“放心路”。

智能预警,弯道会车更安全。针对山区公路“弯急坡陡、会车难”的痛点,石阡公路管理段引入弯道智能会车预警系统。该系统融合广角远距离雷达探测、无线通讯、智能控制等先进技术,两组预警主机自动组网协同,当车辆驶入弯道时,雷达实时测速,LED屏同步显示“前方弯道”提示与实时车速,语音播报及时提醒,同时将车辆信息共享至对向系统,实现“双向预警、提前规避”。自2024年投用以来,该路段事故发生率大幅下降,为群众出行筑起“智能安全屏障”。

科学养路,提升养护质效。在公路“管、养、护”全链条中,石阡公路管理段精益求精,大力推广“四新”技术:在国道354线、国道211线、省道203线,安装防撞设施守护行车安全,铺设高粘立面夜视系统、雨夜高强反光标线提升夜间辨识度,采用桥梁无缝伸缩缝、含砂网裂修复贴延长公路寿命,让群众出行更安全、更舒适。针对国道354线K1195+550—K1195+700段边坡病害,石阡公路管理段深入研究成因,创新应用放坡清方、框架锚索、被动防护网等技术,成功攻克治理难题,保障了公路通行安全。

生态优先,打造绿色长廊。秉持“公路即风景”的理念,石阡公路管理段推进“一年一段示范路”创建,因地制宜打造“一条公路、两边风景、三季有花、四季常绿”的立体化景观。在国道354线、国道211线、省道203线,补植绿化树木约5000棵,撒种花草约5000平方米,实现乔、灌、花、草层次分明,色彩协调,展现出“春意盎然,夏荫蔽日、秋色斑斓、冬雪皑皑”的景观长廊,已然成为山水间不可或缺的点缀。

服务为民:公路惠民增进民生福祉

“人民公路为人民”,这是石阡公路管理段始终坚守的工作初心。从优化服务设施到改善出行体验,从保障通行安全到助力群众增收,石阡公路管理段始终把群众满意度作为工作的“试金石”,让公路成为连接民心的“幸福纽带”。

狮柳驿站:旅途上的“温馨港湾”。国道354线K1203+500处的狮柳驿站,经过全面升级改造,如今已是鸟语花香、绿意盎然,宛如一颗“绿宝石”镶嵌在群山之间。驿站不仅配备热水、休息凉亭等便民设施,还利用养心亭闲置区域展示石阡温泉、仙人街、鸳鸯湖等旅游景点,让司机、游客在歇脚时,既能享受便捷服务,又能感受夜郎文化的独特魅力。“累了能歇脚,渴了能喝水,还能欣赏当地美景,这驿站太贴心了!”过往司机的称赞,是对驿站服务的最好认可。以工代赈:公路上的“增收引擎”。为助力乡村振兴,石阡公路管理段将“以工代赈”养护项目覆盖辖区公路,让沿线群众在家门口实现就业增收。国道354线香树园至河坝路段全长78.049公里,串联4个乡镇、20余个行政村,石阡段在此推进“以工代赈”项目时,优先吸纳脱贫户、困难户投工投劳。“以前要外出打工,现在在家门口就能挣钱,还能照顾老人孩子!”本庄镇岩门村村民的话,道出了项目的民生温度。截至目前,石阡段“以工代赈”项目已投入114余万元,发放劳务报酬40.15万元,组织技能培训1次,惠及沿线务工群众440人次,让公路养护成为带动群众增收的“富民产业”。

路域整治:出行中的“舒心保障”。为营造安全、整洁的出行环境,石阡公路管理段联合贵州省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六支队五大队,常态化开展路域环境整治行动:加大国省干线、景区道路巡查力度,及时排查处置安全隐患;以“打非治违”专项行动为抓手,严厉打击侵害公路设施、乱堆乱倒、占道经营等违法行为。针对国道354线果农占道经营问题,石阡公路管理段联合属地政府,先动员整治20余户,依法拆除违规摆摊点100余平方米,再协调在公路安全地带规范修建便民售点,既保障了公路畅通,又解决了果农销售难题,赢得群众纷纷点赞。

融合发展:路通业兴助推助推乡村振兴

“路通,则百业兴”。石阡公路管理段充分发挥公路的基础性、先导性作用,推动公路与文化旅游、特色产业深度融合,让一条条公路成为带动乡村振兴的“希望之路”。

公路+文化旅游,打造美美与共“景观路”。如今在石阡,公路不再是单纯的通行载体,更是串联美景的“景观纽带”:沿省道203线前行,可抵达鸳鸯湖国家湿地公园,体验凯峡河原始生态漂流;走省道307线,能走进花阡谷风景区、“天然氧吧”佛顶山,感受尧上民族文化村的民俗风情;春日里的省道203线,两旁油菜花海一望无际,沿着公路还能抵达五德桃源旅游景区,邂逅山花烂漫的春日盛景。“路况好、风景美,节假日带家人自驾,一路都是享受!”前往枫香鸳鸯湖景区的司机,道出了石阡“公路+文旅”的独特魅力。

公路+特色产业,串起乡村振兴“致富路”。石阡县素有“中国温泉之乡”“中国苔茶之乡”的美誉,而公路,则是这些特色产业走向市场的“快车道”。石阡县龙塘镇神仙庙村依托国道354线的交通优势,探索出“旅游+茶园观光+茶叶加工+品茶农家乐”的绿色发展模式:游客沿国道而来,既能参观茶园、体验采茶乐趣,又能品尝手工茶、入住农家乐,带动茶叶销量与旅游收入双增长。“以前茶叶运出去要绕远路,现在国道通了,当天采摘的茶叶当天就能送到县城,价格卖得更好,老百姓钱包也更鼓了!”神仙庙村党支部书记的话,正是公路赋能特色产业、助力乡村振兴的生动体现。

科技赋能守平安,服务为民传温暖,融合发展助振兴 —— 石阡公路管理段以 “匠心” 筑路,于群山间铺就畅安舒美、惠及民生的希望之路。立足新起点,石阡公路管理段必将以昂扬之姿,借科技之力续写 “人享其行、物畅其流” 的奋进篇章,让每一条公路都成为通向共同富裕、迈向伟大复兴的壮阔通途!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