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 公路子站 » 铜仁公路管理局 » 新闻中心 » 公路建养

石阡公路管理段:“预防性养护”让公路 “延年益寿”

 字号:[ ]  [我要打印][关闭] 视力保护色:

黔东山区,公路如同串联城乡的“血管”,承载着群众出行与经济发展的重任。然而,多雨天气易引发路面渗水、低温天气导致冻融破坏、重载车辆频繁碾压加速路面损耗,让公路始终面临“病害早发、寿命缩短”的挑战。以往,公路养护多遵循“出现病害再修复”的被动模式,不仅修复成本高,还影响通行效率。如今,石阡公路管理段转变养护思路,将“预防性养护”置于核心位置,通过“早发现、早干预、早处置”,在病害萌芽阶段阻断其发展,为辖区公路筑起 “健康防线”,让每一条公路都能“延年益寿”。

精准 “体检”:为公路建立 “健康档案”

预防性养护的前提,是全面掌握公路的“健康状况”。石阡公路管理段摒弃传统 “肉眼巡查”的局限性,构建起“科技+人工”的立体化检测体系,为管辖公路逐一建立 “健康档案”。每个季度,石阡公路管理段都会对管辖公路开展全面“体检”:运用路面平整度检测仪、弯沉仪等专业设备,对路面结构强度、抗滑性能、裂缝分布等指标进行量化检测;通过无人机航拍排查高边坡、桥梁支座、涵洞排水系统等隐蔽部位的潜在隐患;养护工作人员则沿着公路徒步巡查,记录路缘石破损、护栏松动、标志标线模糊等细节问题,并建立详细台账逐一解决。

无人机巡查桥梁

“每一条公路的‘健康档案’都像一本详细的病历本,不仅记录当前病害情况,还会分析病害发展趋势。”石阡公路管理段养护技术负责人指着电脑中的公路检测数据说到。2025年春季开展路面检测时,石阡公路管理段发现国道354线K1225-K1226路段存在多处0.3毫米以下的细微裂缝,虽暂不影响通行,但结合石阡多雨的气候特点,若不及时处置,雨水渗入后会加速路面侵蚀。基于“健康档案”的分析,石阡公路管理段将该路段列为 “重点预防性养护对象”,制定针对性的处置方案,避免了裂缝扩大为坑槽的风险。

科学 “干预”:精准施策阻断病害发展

预防性养护并非“过度养护”,而是根据公路“健康状况”采取精准干预措施。石阡公路管理段结合辖区公路特点,总结出“分类施策、按需养护”的工作方法,针对不同类型的早期病害,匹配最适宜的处置技术。

针对路面早期裂缝,采用“灌缝+贴缝”组合工艺:对宽度0.2-0.5毫米的细微裂缝,使用改性灌缝胶进行密封处理,防止雨水渗入;对宽度0.5-1毫米的裂缝,在灌缝基础上粘贴抗裂贴缝带,增强路面抗拉伸能力,阻断裂缝进一步扩展。通过这种方式处置路面早期裂缝4200余处,有效降低了后续坑槽病害的发生率。

针对路面抗滑性能下降的问题,石阡公路管理段采用 “微表处封层技术”。在路面铺设一层由改性乳化沥青、耐磨集料组成的薄层,不仅能提升路面抗滑系数,还能封闭路面微小孔隙,防止雨水渗入路基。2024年夏季,省道203线K387+800-K388+800路段因长期雨水冲刷,路面抗滑性能降至临界值,石阡公路管理段及时对该路段实施微表处封层处理。处置后检测显示,路面抗滑系数提升40%,雨天行车安全性显著提高,过往司机反馈“刹车距离明显缩短,心里更踏实了”。

清理伸缩缝

针对桥梁、涵洞等构造物的早期病害,石阡公路管理段建立“一桥一策、一涵一策”的预防性养护机制。每个月对桥梁支座、伸缩缝进行检查维护,涂抹防腐润滑剂,防止部件老化卡死;定期清理涵洞排水口杂物,在涵洞进出口设置过滤网,避免泥沙堵塞导致排水不畅。2025年汛期,石阡县遭遇多次强降雨,得益于前期对涵洞的预防性清理,辖区座易堵塞涵洞均未出现积水倒灌现象,极大保障了路基安全。


排查涵洞

长效 “守护”:构建预防性养护常态化机制

预防性养护要实现长效化,离不开完善的制度保障。石阡公路管理段从“责任、资金、考核”三个方面入手,构建起预防性养护常态化机制。在责任落实上,实行“路段长制”,将每一段公路的预防性养护责任明确到具体技术人员和养护班组,确保“每一公里有人管、每一处隐患有人盯”;在资金保障上,调整养护资金分配比例,将预防性养护资金占比大幅提高,为早期病害处置提供充足资金支持;在考核激励上,将预防性养护成效纳入年度考核指标,对预防性养护工作突出、公路病害发生率低的班组给予奖励,激发全员参与预防性养护的积极性。

此外,石阡公路管理段还注重“群众参与”,在公路沿线村庄邀请村民担任“公路观察员”,发现路面早期裂缝、涵洞堵塞等问题及时向养护技术人员反馈。接到反馈后,养护技术人员立即赶赴现场查看研判并进行处置。截至目前,通过群众反馈发现并处置的早期病害已有68 处,形成了“专业养护+群众监督”的预防性养护合力。

邀请村民担任“公路观察员”

养护成效:公路“寿命”延长,群众获得感提升

经过多年的预防性养护实践,石阡公路管理段取得了显著成效:辖区公路平均优良率从2021年的75%提升至2025年的97%,路面坑槽、裂缝等病害发生率同比下降45%;公路平均使用寿命预计延长5-8年,每公里公路年均养护成本降低2.3万元;因公路病害导致的交通中断时长同比减少60%,群众出行满意度达96%以上。

“以前总担心下雨后路面出现坑洼,现在公路养护得越来越及时了,一年四季走在路上都觉得平稳顺畅。”家住石阡县本庄镇的村民李大姐说到。如今,行驶在石阡的公路上,平整的路面、清晰的标线、畅通的涵洞,无不彰显着预防性养护带来的变化。

未来,石阡公路管理段将持续深化预防性养护理念,进一步引入 AI病害识别、大数据分析等智能技术,提升公路“健康体检”的精准度;进一步推进“预防性养护+绿色养护”融合模式,持续推广使用环保型养护材料,让预防性养护既“有效”又“低碳”。通过持续创新,石阡公路管理段将以更科学、更精准、更高效地预防性养护,守护好黔东大地的每一条交通动脉,为群众出行安全与地方经济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