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西南腹地,山峦如凝固的绿浪。在峰壑的皱褶深处,沙八公路犹如一条默而不语的银线,悄然隐伏。仿佛一位阅尽沧桑的智者,独自藏于群山怀抱之中。这条公路,如同大地血脉中一条被世人遗忘却依然搏动的支流,无声地维系着山间几粒散落村寨的呼吸,它是鲜为人知的抗战公路——沙八公路。
想那日,他们在山石绝壁前长久伫立,风扬起灰白的发梢。用仪器和目光一遍遍抚过嶙峋的山体,仿佛聆听岩石深处的低语。那是对大地筋骨的深刻理解与无言敬畏,更是匠人匠心面对山峦重重、叠嶂绵绵迸发出的勇气与担当,生动诠释着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艰辛和智慧。
筑路者们在绝壁上凿眼放炮,碎石如雨,于深谷中垒石填土,汗滴砸进新铺的泥浆。布依汉子的铁锤与山岩的碰撞声、彝族大声呼喊的号子声与山风的呼啸声,在那寂寥无人的岁月间,彼此应答,回荡不息,最终凝固成这条盘绕于峭壁之上的曲折筋骨。沙八公路,是无数双布满老茧的手,向坚硬大山讨要出的温柔通道。
这条路,更渗透着军民共同书写的深情。犹记起那个风雨交加的夜晚,大雨冲垮了一段路基,交通中断。危急时刻,附近驻地的部队官兵如神兵天降,顶风冒雨、肩挑背扛,与我们筑路人一同奋战在泥泞里。雨水模糊了身上衣物的颜色,却无法浇熄炽热的心。当道路在黎明前恢复畅通,运往前线的物资车辆未受耽搁。晨曦微露,一位战士将水壶递给满脸疲惫的苗家阿妹,迷彩服与银饰交相辉映,军民间的温情无需言语,已融入了脚下的路基与路旁的山花之中。
车轮日夜不息,滚过沙八公路的胸膛,声声鸣笛是穿越山林间的深情诵读。公路上每一粒碎石被车轮驶过的瞬息,都沾满了不屈和坚韧,路基下掩藏着的图纸被雨水晕开了墨迹。再次凝望这道盘踞于苍茫山脊的刻痕,它早已超越了泥巴石头的冰冷躯壳。
它是一座鲜活的精神路标,以无比清晰的刻度,标记着这片土地的魂魄所抵达的高度,那是对自然法则至深的敬畏与和谐共生的智慧深度,那是军民以血肉之躯共同熔铸、超越生死的赤诚厚度,那是民族文化在碰撞交融中焕发新生、血脉相连的情感广度。
山会记住,风会传颂。沙八公路,这条大地深处搏动不息的血脉,以其蜿蜒而坚韧,成为黔西南群山之中最雄浑、最温暖、永不磨灭的精神刻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