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 公路子站 » 遵义公路管理局 » 新闻中心 » 综合信息

袁如培驻村三事:解民忧 兴产业 筑坦途

字号:[ ]  [我要打印][关闭] 视力保护色:

“小袁这孩子,真是把我们的事放在心坎上。”提及驻村干部袁如培,余庆县大乌江镇马龙村村民总会不约而同地竖起大拇指。自2023年主动请缨驻村开始,来自贵州省遵义公路管理东段的袁如培,用脚步丈量民情,用实干破解难题,在两年驻村时光里,写下了一段段为民服务的暖心故事。

一户不落,把“隐忧”化解在萌芽时

“贺大胜家的事,要是晚发现一步,真不知道这家人该咋撑下去。”马龙村党支部书记回忆起刚到贺大胜家的情景仍感慨不已。2023年深秋,袁如培在走访中偶然听到村民提及贺大胜摔伤的消息,尽管贺大胜家已搬离本村且非脱贫户,但他仍坚持上门探访。

推开贺大胜家的门,眼前的景象让袁如培心头一紧,病床上的贺大胜因摔伤,且有糖尿病并发症,导致无法手术,瘫痪在床,刚毕业的大女儿放弃工作全天照料,年幼的小女儿蜷缩在角落写作业,家中积蓄早已在治疗中耗尽,再拖下去就要出大问题。袁如培当即拍下照片、记录情况,第一时间向村“两委”和驻村工作队汇报。

袁如培(右二)到贺大胜家走访

经村委研判上报,乡镇部门迅速核实,贺大胜一家被纳入监测对象,低保、医疗救助等政策接踵而至。“从发现到落实帮扶,前后不到15天。”贺大胜的大女儿说,“是袁大哥让我们家重新看到了希望。”如今,贺大胜身体渐有好转,大女儿顺利就业,这户曾陷入困境的家庭已逐步走向正轨。

一茶牵情,让“叶子”变成富民“票子”

清晨的马龙村,2350亩苦丁茶园云雾缭绕。作为村里的支柱产业,这些茶树承载着百余户家庭的增收希望。然而,2023年以来,受市场等多重因素影响,茶叶收购价下跌、收购量受限,茶农们急得团团转。

马龙村举办苦丁茶生产技术培训

“产业稳不住,村民的心就安不了。”袁如培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他与驻村工作队、村干部组成攻坚组,一头扎进茶园和加工厂。在茶叶厂,他协调解决生产用水管道改造、晾晒场地改扩建等难题,调解企业与村民的用工纠纷;在田间地头,他邀请余庆县茶叶专班专家及茶叶种植能手到村举办5场技术培训,手把手教村民修剪、施肥、病虫害防治等技术。

“以前一株茶树最多能收5斤老茶片,现在能收到7斤,而且茶叶厂在改扩建后,收购量也没限制了。”茶农王大姐算起增收账笑得合不拢嘴。2023年至今,马龙村年均收购老茶片80万斤,为茶农增收80余万元,苦丁茶这枚“绿叶子”,稳稳撑起了村民的“钱袋子”。

一路坦途,用“初心”点亮和美乡村

马龙村的通组路、串户路的管护力量薄弱,存在边沟堵塞、路旁杂草丛生、树枝遮挡标志牌等情况,有一定的安全隐患。基于此,袁如培主动向所在单位遵义公路管理东段汇报,遵义公路管理东段积极发挥行业优势,通过开展主题党日活动、志愿者服务活动,组织人员到马龙村清扫路面、清理边沟、修剪树枝、清除杂草,保障马龙村道路的安全畅通。

遵义公路管理东段志愿者到马龙村清理路面

“以前摸黑走夜路,现在路灯亮堂堂,晚上串门、干活都方便多了!”通木坪组村民李大爷指着家门口的太阳能路灯,话语里满是感激。这是袁如培为村里争取的4.5万元帮扶资金带来的变化,如今蔡家寨、通木坪两个组的路灯不仅照亮了夜晚的村道,更温暖了村民的心。

在日常帮扶中,这样的温暖时刻俯拾皆是。每年低保核查季,袁如培总会和村干部步行穿梭在山间小路,逐户核对信息;养老金认证时,他耐心帮瘫痪老人调整姿势、反复比对人脸,哪怕是90岁高龄、面部变化大的老人,也从未漏掉一人。“这些政策看着小,却是困难群众的‘救命钱’,一点都马虎不得。”袁如培的笔记本上,密密麻麻记着全村低保户和高龄老人的信息。

如今,两年驻村时间过去了,因工作需要,袁如培继续留在马龙村驻村,现在的他早已把自己当成了马龙村的一份子。“无论村里有任何需要,我都会尽全力去做好”“每周周末我都会把车子里的油加满,保证一周内随时都能下队”,这位笑容憨厚的驻村干部,用朴实的话语诠释着初心,用实际行动助推乡村振兴。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