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 首页其他 » 专题专栏 » 普通国省干线公路建设项目信息公开

省交通运输厅关于G653凤冈新民至天桥公路改扩建工程初步设计的批复

 字号:[ ]  [我要打印][关闭] 视力保护色:

黔交审批〔2025〕209号

贵州省遵义公路管理局:

《贵州省遵义公路管理局关于审批G653凤冈新民至天桥公路改扩建工程两阶段初步设计及概算的请示》(遵路呈〔2025〕36号)及相关附件收悉。此前,厅委托省公路局组织有关单位对项目初步设计文件进行审查,设计单位根据咨询单位及会议评审意见完成初步设计修编工作,并经咨询单位及咨询专家复查认可。根据《省交通运输厅关于G653凤冈新民至天桥公路改扩建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批复》(黔交规划〔2025〕28号)确定的建设规模、技术标准和投资估算,经审查,你局申请报批的《G653凤冈新民至天桥公路改扩建工程项目初步设计》,基本执行了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批复意见,设计内容基本完整,设计方案基本可行,设计指标选用基本合理,投资控制基本合适,设计深度基本满足《公路工程基本建设项目设计文件编制办法》的相关要,现批复如下:

一、建设规模与技术标准

(一)G653凤冈新民至天桥公路改扩建工程路线起点位于王寨镇新民社区,与在建的G653凤冈洋溪口至新民段相接,途经新民社区、官塘村、王寨镇、花屯村、蜂岩镇、桃坪村、小河村、中枢村、天桥镇,终点与规划G653凤冈天桥至河闪渡段相接。路线全长49.805公里,较工可批复49.418公里增加0.387公里,建设规模基本一致。

(二)全线按二级公路标准进行改扩建,设计速度40公里/小时,个别困难路段按贵州省地方标准《山区普通公路改扩建工程技术规范》(DB52/T 1609-2021)执行,路基宽度为8.5米。桥涵设计荷载等级为公路-I级,桥涵设计洪水频率大、中桥为1/100,小桥、涵洞为1/50,其他技术指标按照《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14)、《山区普通公路改扩建工程技术规范》(DB52/T 1609-2021)有关规定执行。初步设计技术标准与工可批复基本一致。

二、工程地质

初步设计阶段工程地质勘察方法基本得当、勘探点布置基本合理,报告提供的内容基本齐全,结论基本正确,勘察深度及报告编制的内容基本符合初步设计阶段的要求。

(一)下阶段应进一步加强对沿线岩溶、堆积体、滑坡、软土地基不良地质路段及岩溶发育区桥梁的勘察工作,采用综合勘探、测试等手段查明其分布范围及物理力学性质,详细评价其对工程的影响。

(二)进一步加强桥梁、高边坡及软土路基的不良地质路段地质详勘工作,加强设计对地质勘察成果的有效利用,有效指导项目施工图设计。详勘阶段应根据初勘成果合理布置工作量,同时加强中间检查及验收工作。设计单位应加强设计对地质勘察成果的有效利用,咨询单位应重点核查。

三、路线

(一)结合地方政府意见和咨询单位审查意见,初步设计进

一步优化了工可批复线位,路线起终点、主要控制点和路线走向符合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批复要求,原则同意初步设计路线设计方案。下阶段应进一步对路线平、纵面指标进行优化设计,合理减少工程规模。

(二)初步设计路线平纵面设计基本合理,各项技术指标符合标准、规范要求,原则同意路线平纵设计,下阶段应结合初步设计审查会议纪要、咨询报告意见及特邀专家咨询意见,按照“标准选线、安全选线、环保选线、地质选线”等原则优化路线平纵设计;下阶段对技术指标较差路段进一步加强论证和强化安全设施设计,确保路线方案合理可实施。

(三)同意新民社区过境段K0+000~K3+939、王寨过境段K7+900~K10+635、桥滩村段K12+927~K15+322段、小河集镇至苏家坪段K30+000~K34+400、下李家山至上李家山段K36+724~K40+421采用 K线方案作为推荐方案,下阶段应进一步优化路线平纵设计,减少高填深挖,优化土石方调配,减少弃方,合理控制工程规模,在保证行车安全性和舒适性的同时,认真贯彻落实保护环境、节约集约用地的设计原则。

四、路基、路面

(一)原则同意初步设计采用的路基标准横断面形式、路基设计原则和不良地质的处治及特殊路基的处理设计方案。下阶段结合路线总体及工点方案意见优化路线平纵设计,填挖平衡的同时充分利用弃方中的土石方并合理调配。加强取弃土场的地质核查,避免次生灾害,确保弃土安全。

(二)路基防护工程设计应坚持安全、经济、适用原则。下阶段应对高填深挖、陡坡路堤、不良地质、大型防护设施开展逐个工点的工程地质详勘工作。结合地质情况,加强对边坡破坏机理、破坏模式及稳定性进行分析计算,合理开展路基防护设计,并提供计算成果作为支撑,确保路基的稳定和安全。

(三)下阶段应结合路线总体及工点方案意见优化横断面设计,消化弃方缩减工程规模,节约土地资源。同时加强取弃土场的地质核查,避免次生灾害,确保弃土安全。

(四)本项目地形条件复杂,下阶段应加强边坡截水沟设计,有条件路段积极推广生态浅碟型边沟,水源范围排水设计应进行专项设计集中排放,路面排水设计应充分考虑钢筋混凝土护栏及混凝土路肩横向排水设施设计,村镇路段、平面交叉接入路段的边沟应设置盖板,盖板设计应符合全省统一要求。

(五)原则同意初步设计推荐的沥青混凝土面层+水泥稳定碎石基层+级配碎石底基层路面结构组合方案。下阶段应按照《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 D50-2017)要求,按照不低于85%目标可靠度、不低于1.04的目标可靠指标加强路面结构计算并提供计算书,合理确定各结构层厚度,做好原有道路路面材料调查及利用设计,有条件路段宜加大新材料、新工艺应用,提高路面质量。

五、桥梁涵洞

(一)本项目共设桥梁776.5米/8座,其中大桥469.5米/3座,中桥307米/5座。全线桥梁选址结合地形、地质、水文条件布设,桥梁上、下部构造及设计基本合理,原则同意全线桥梁的初步设计方案。

1.下阶段应加强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勘察工作,结合地形地质、路线平纵面、项目工期等因素,优化降低桥梁规模,加强桥梁结构计算,合理确定墩台位置和基础形式、优化结构尺寸,推进标准化设计和施工,确保桥梁结构安全可靠、经济合理。

2.要按照交通运输部桥梁护栏防护能力提升要求,设置完善桥梁护栏、标志、标线体系。

3.下阶段要对桥区安全性进行综合评价和桥下堆积物进行调查,确保桥梁安全。

(二)全线共设涵洞147道,其中钢筋混凝土圆管涵7道,钢筋混凝土盖板暗涵140道,平均每公里涵洞2.95道。所选用的涵洞形式技术成熟、安全可靠、经济合理,原则同意涵洞工程设计方案,下阶段应加强水利水文计算,确保满足排水要求。应根据地质情况逐一绘出涵洞结构图,完善涵洞进出口段引、排水工程处理措施。涵洞跌水井应设踏步方便养护、完善路肩防护措施,临河涵洞应合理确定涵底标高,确保排水畅通。

六、路线交叉

(一)本项目共设置平面交叉3处,基本满足沿线交通转换、居民生产出行需求。本项目路线交叉设置的位置及数量基本满足沿线交通转换、群众生产出行需求,设计方案基本合理,原则同意路线交叉的初步设计方案。下阶段应结合本阶段《安全性评价报告》有关建议,进一步优化平面交叉渠化设计,尽量减少平交冲突点,条件允许情况下,增加右转进出口车道,改善行车条件。

(二)下阶段要对沿线的管线交叉逐一调查核实,确保交叉设计安全合理。

七、交通工程及沿线设施

(一)本项目初步设计交通安全设施设计符合《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规范》(JTG D81-2017)的有关要求,原则同意全线设置的交通标志、标线、护栏及诱导设施等安全设施方案。本项目初步设计交通安全设施设计符合《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规范》(JTG D81-2017)的有关要求,同意全线设置的交通标志、标线、护栏及诱导设施等安全设施方案。

1.下阶段,波形梁护栏颜色应采用全省统一规定颜色,端部优先采用外展形式,与桥梁护栏、钢筋混凝土应锚固衔接。应对临边路段、临水路段的交通安全设施进行复查,结合路段危险性调整护栏防撞等级设置。

2.路面标线设计、实施以及验收应符合《交通运输部关于开展公路交通标线质量控制专项工作的通知》(交公路明电〔2018〕3号)的相关要求。

(二)下阶段应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实施公路安全生命防护工程的意见》(国办发〔2014〕55号)、《公路项目安全性评价规范》(JTG B05-2015)有关要求,加强安全专篇及交通安全评价设计,完善运行速度检验、行车安全及地质灾害安全隐患排查及处治设计等安全评价内容。

(三)下阶段应按照交通运输部和省交通运输厅安全生产重大事故隐患专项排查整治行动实施方案有关要求,研究提出不良地质路段、平面交叉路段、城镇过境路段交通安全提升设计。按照提升桥梁安全防护能力要求,完善桥梁护栏及衔接过渡设计,按照提升公路连续长陡下坡路段安全通行能力要求,完善连续下坡路段交通安全设施。对平交路口“坡改平”、节能照明等设置条件进行评估,视情况改善通行服务水平。

八、环境保护与景观设计及“四化”专篇设计

(一)原则同意初步设计环境保护及绿化工程设计方案。

1.下阶段应按照交通运输部《关于实施绿色公路建设的指导意见》(交办公路〔2016〕93号)及《贵州省交通运输厅关于贵州省实施绿色公路建设的指导意见》(黔交建设〔2017〕134号),将环评、水保要求的相关措施具体落实到设计中,加强环境敏感点调查并在改造过程中有针对性地进行处治,特别是集镇路段应进行重点设计。

2.下阶段应加强基础资料的调查收集,及时报批水土保持方案,并针对报告要求将相关措施具体落实到设计中,加强取弃士场设计。施工便道设计应充分考虑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减少环境破坏和污染,特殊施工便道应进行专项设计。

3.因地制宜采用当地物种,统筹选用乔、灌、花、草、藤等完善公路两侧、边坡、取弃土场等绿化和美化设计,保证总体造价可控,不盲目选用高标准绿化。

(二)原则同意“四化”专篇设计。下阶段应按照“畅安舒美”公路改扩建理念开展专册专篇设计和创建工作,加强景观设计,突出国道“畅安舒美”改造理念,对凤冈县地域特征、民族文化及公路行业文化进行提炼和展示。同时在此基础上,以“公路+”为抓手,聚焦公路与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旅游产业化融合发展,采取便捷连通、信息指引、完善设施、提供平台、机制融合等措施,因地制宜升级开展“公路服务四化”专篇设计。

九、“以工代赈”方案

原则同意初步设计“以工代赈”方案,下阶段应按照《交通运输部办公厅关于做好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建设和管护领域推广以工代赈工作的通知》(交办公路〔2022〕35号)及《贵州省交通运输厅关于在全省普通公路建设和管护领域大力推广以工代赈工作的通知》(黔交公〔2023〕2号)细化“以工代赈”专项设计。

十、施工方案

原则同意初步设计阶段提出的施工方案。

(一)本项目前10公里路段为利用老路进行改扩建,下阶段应按照半幅施工半幅通车、逐段施工逐段成型原则,逐段细化便道、便涵、临时标志等施工保畅设计,确保老路畅通。

(二)下阶段应逐段细化路基深挖高填边坡和不良地质施工方案,桥梁施工图设计应考虑施工方案,施工方案应符合生态环保要求。

(三)本项目途经村寨段落加强施工环保措施和文明施工措施,并根据施工标准化和品质工程创建需要计列有关费用。

十一、概算

项目初步设计概算主要采用《公路工程建设项目概算预算编制办法》(JTG 3830-2018)、《公路工程概算定额》(JTG/T 3831-2018)、《公路工程预算定额》( JTG/T 3832-2018)《公路工程机械台班费用定额》(JTG/T 3833-2018)、《贵州省交通运输厅关于印发(公路工程建设项目投资估算编制办法公路工程建设项目概算预算编制办法》补充规定的通知》(黔交建设〔2019〕65号)、《财政部税务总局 海关总署关于深化增值税改革有关政策的公告》(2019年第39号)等进行编制,概算编制采用的编制办法、费率基本正确,定额选用基本合适,材料单价基本合理。根据贵州省交通建设工程造价中心出具的审查意见,核定:

(一)建筑安装工程费55785.3927万元;

(二)土地使用及拆迁补偿费7658.8010万元;

(三)工程建设其他费3933.3280万元;

(四)预备费3368.8761万元;

G653凤冈新民至天桥公路改扩建工程初步设计概算为70746.3978万元(详见附件),较批复估算69128万元增加1618.3978万元,增幅为2.34%,投资控制符合相关规定,下阶段项目投资应控制在本批复概算范围内,最终工程造价以竣工决算为准。

十二、其他事宜

(一)你局要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按照交通运输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公路勘察设计质量安全提升专项行动方案》(交办公路函〔2025〕481号)有关要求,下阶段要按照本批复精神组织咨询单位加强施工图定测路线方案和地质详勘检查把关,加强勘察过程管理,科学客观考核原有道路利用率指标,围绕报建手续、原有道路利用、房屋拆迁、边坡防护、综合排水、投资控制等重点督促设计单位做好施工图设计,做好边坡、桥涵检修通道的设置。

(二)请你局按照本批复精神督促设计单位进一步做好下阶段施工图设计,按程序报省公路局技术审查并经省交通运输厅批复后执行,严禁随意违规调整项目建设规模和技术标准,因特殊原因或抢险需要,确需进行调整和变更的,应严格按照《公路工程设计变更管理办法》及省交通运输厅、省公路局印发的有关文件要求执行。

(三)你局要对接凤冈县人民政府,统筹有关单位加快办理各项报建手续,确保满足施工图设计审查批复要求,并在施工招标前完善相关报建手续。项目配套资金筹集应符合防范化解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的相关规定,依法合规筹集建设资金,视资金筹集、前置手续办理等情况合理确定建设时序。

(四)下阶段你局应按照《省交通运输厅关于在全省普通公路建设和管护领域大力推广以工代赈工作的通知》(黔交公〔2023〕2号)文件精神,补充完善“以工代赈”的相关内容,在设计文件中明确“以工代赈”工程数量及预算,并在施工图阶段和招标文件中提出建设任务和用工环节,实施以工代赈促进当地群众就近就业增收。

(五)设计单位应进一步对原有老路及施工干扰路段进行调查核实,实施过程将根据老路损毁程度视资金情况进行恢复。路线经过光明村路段,你局在加强施工保障和优化施工组织的同时,最大限度提高老路利用率,为沿线居民的正常出行提供保障。根据《交通运输部关于深化公路建设管理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交公路发〔2015〕54号),结合本项目实际,建设管理法人为贵州省遵义公路管理局,法人代表为郑世伦,现场管理机构负责人为余跃,技术负责人为覃新强。


附件 G653凤冈新民至天桥公路改扩建工程初步设计概算审查对照表.pdf


贵州省交通运输厅

                      2025年7月16

(此件公开发布)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