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交审批〔2025〕232号
贵州省凯里公路管理局:
《贵州省凯里公路管理局关于审批G653施秉张家院至杨柳塘公路改扩建工程两阶段施工图设计的请示》(凯路呈〔2025〕47号)及相关附件收悉,你局已组织有关单位对该项目两阶段施工图设计进行了评审,设计单位贵州省智恒交通设计院有限公司已按照评审意见对设计文件进行修改完善,并经咨询单位、咨询专家复查认可。根据《省交通运输厅关于G653施秉张家院至杨柳塘公路改扩建工程初步设计的批复》(黔交审批〔2025〕218号)和现行的相关技术标准、规范、规程,经审查,现批复如下:
一、建设规模与技术标准
(一)G653施秉张家院至杨柳塘公路改扩建工程起点位于施秉县牛大场镇张家院,与G653、G243平面交叉,途经牛大场、高厂坝、红山、紫荆关、山口、杉木河景区、黄建屯、石板屯、白塘、赖洞坝、施秉县城、新一中、顶罐坡、一堵墙、毛头脚、麦子冲、丁家桥、将军坳、杨柳塘、杨柳塘火车站、蛇昌坪,终点位于施秉县与黄平县交界处,顺接G653施秉杨柳塘至旁海公路起点,项目路线全长59.604公里,其中改扩建路段全长53.678公里,路面改造路段长度2.7公里,路面改造桩号K37+240~K39+940,利用路段长度3.226公里,利用路段桩号分别为K2+000~K2+520、K35+070~K35+840、K40+080~K42+000,施工图设计建设规模较初步设计批复建设规模59.383公里增加0.221公里。
(二)本项目全线按二级公路技术标准进行改扩建,设计速度40公里/小时,路基宽度采用8.5米(K0+000~K2+000、K2+520~K29+000、K55+380~K59+588.440)、10米(K29+000~K35+070、K35+840~K55+380),设计汽车荷载等级为公路-Ⅰ级,原桥利用为公路-Ⅱ级,设计洪水频率大、中桥1/100,小桥、涵洞及路基1/50,局部困难路段按照《山区普通公路改扩建工程技术规范》(DB52/T 1609-2021)执行。
二、工程地质
(一)本项目工程地质详勘符合交通运输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公路勘察设计工作的若干意见》(交公路发〔2011〕504号)要求;项目勘察方法、手段合理,勘察内容及深度基本满足《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JTG C20-2011)及施工图设计要求。
(二)实施中应进一步加强地质动态分析和高边坡的监控工作,结合现场开挖情况验证地勘成果,针对性进行补勘,进一步查明沿线岩溶、滑坡、顺层边坡、软土等不良地质及特殊性岩土对路基、桥梁的不利影响,为路基稳定性分析、评价提供可靠的依据。
三、路线
(一)施工图设计路线起、终点以及路线走向符合初步设计批复意见,设计方案总体较经济合理,桥梁、涵洞构造物设置位置基本恰当。路线平、纵面布设较好地结合了地形、地质、城镇规划等因素,技术指标总体运用较恰当,纵断面设计基本均衡,符合初步设计批复要求。
(二)施工图设计交通安全设施基本齐全,原则同意交通安全设施设计。实施中应严格按照《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规范》(JTG D81-2017)、《公路交通标志和标线设置规范》(JTG D82-2017)、《公路限速标志设计规范》(JTG/T 3381-02-2020)及市政道路有关要求,结合公路《安全性评价报告》及现场施工情况对全线交通安全设施动态核查完善,并加强长大下坡路段以及平交道口交通管控等综合设计。
(三)本项目K57+140~K59+300段共计2.16公里与沪昆铁路并行,实施前应按照涉铁施工方案完善施工安全措施,提前做好施工准备,实施中应强化施工组织,强化集中攻坚,缩短该段施工周期,减少对铁路运行的影响。
(四)本项目受地形、征地拆迁、耕地规模、用地总规模制约,利用路段完全拟合原老路,技术指标勉强达到地标二级公路,实施中要结合现场实际施工开挖地质情况,进一步优化调整。
四、路基、路面
(一)路基设计内容基本完整,路基防护及排水、特殊路基处治基本合适,满足施工图设计深度要求,同意路基、路面结构组成、设计参数及路基防护、排水和特殊路基施工图设计,实施前应结合现场实际进一步优化调整。
(二)同意本项目路基宽度8.5米段按照0.5米土路肩+0.25米硬路肩+3.5米车行道+3.5米车行道+0.25米硬路肩+0.5米土路肩的标准横断面型式布设,路基宽度10米段按照0.75米土路肩+0.75米硬路肩+3.5米车行道+3.5米车行道+0.75米硬路肩+0.75米土路肩的标准横断面型式布设。
(三)全线路面采用沥青混凝土路面及其结构组合设计方案,符合初步设计批复意见,填方路基及挖土方路段路面结构组合设计为:6厘米厚中粒式沥青混凝土面层(sup-16)+1厘米厚沥青表处下封层+30厘米厚水泥稳定碎石基层+20厘米厚级配碎石底基层,路面总厚度57厘米;紧急停车带、老路路基利用及挖石方路段路面结构组合设计为:6厘米厚中粒式沥青混凝土面层(sup-16)+1厘米厚沥青表处下封层+30厘米厚水泥稳定碎石基层+15厘米厚级配碎石底基层,路面总厚度52厘米;K5+580~K6+580段路面结构组合设计为:6厘米厚中粒式沥青混凝土面层(sup-16)+1厘米厚沥青表处下封层+16厘米厚级配碎石基层+25厘米厚水泥稳定碎石基层+16厘米厚级配碎石底基层,路面总厚度64厘米;K16+800~K18+030.801段路面结构组合设计为:4厘米厚细粒式沥青混凝土上面层(sup-13)+5厘米厚中粒式沥青混凝土下面层(sup-20)+1厘米厚沥青表处下封层+30厘米厚水泥稳定碎石基层+15厘米厚级配碎石底基层,路面总厚度55厘米。
(四)路面结构设计参数选择适当,方案基本合理,原则同意路面施工图设计方案,路面结构组成为:4厘米厚细粒式沥青混凝土上面层(sup-13)+5厘米厚中粒式沥青混凝土下面层(AC-16C)+1厘米厚封层+30厘米厚水泥稳定碎石基层+20厘米厚级配碎石底基层(石质路基及老路段底基层为15厘米),土质路基段路面结构层总厚度为60厘米,石质路基及老路段路面结构层总厚度为55厘米。
(五)同意K37+240~K39+940段采用路面改造方案实施,路面结构组成为:4厘米厚细粒式沥青混凝土上面层(sup-13)+ 5厘米厚中粒式沥青混凝土下面层(AC-16C)+1厘米厚封层+20厘米厚水泥稳定碎石基层,路面改造路段路面结构层总厚度为30厘米。
(六)项目总造价可控前提下,同意在本项目K13+600~K14+600段、K14+980~K15+980段、K55+840~K56+840段分别进行温拌泡沫沥青混合料、快速养生易压实型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及级配碎石倒装结构的路面结构“四新”技术推广试验,后期应做好数据收集及评价。
(七)本项目地质条件复杂,应加强对不良地质及特殊路基地段的路基稳定性勘察与分析计算,施工阶段结合现场实际情况,明确岩溶、崩塌、危岩体对路基的影响范围,优化路基处治设计方案。
(八)本项目部分路段为老路改扩建,实施前应补充完善老路路面材料检测,明确利用工程量及利用桩号,实施中严格按照老路利用桩号开展施工。
(九)本项目土石方规模较大,个别工点挖方边坡较大,实施前,应结合现场实际开挖地质情况,优化调整边坡坡率,优化土石方调配,增加石方利用,减少废方数量。
五、桥梁、涵洞
(一)全线新建大桥293米/2座、中桥179米/3座,小桥84米/3座,利用小桥19米/1座,设置涵洞2237.3米/160道,其中新建钢筋混凝土盖板涵1677.5米/107道,拆除重建钢筋混凝土盖板涵348.3米/33道,设置圆管涵211.5米/20道,桥梁选用结构形式合适,涵洞布置基本合理,能够满足排水要求,所选用桥梁、涵洞形式技术成熟,安全可靠,原则同意桥梁、涵洞施工图设计。
(二)K36+676㵲阳河大桥,桥梁全长182米,上部结构采用30+55+55+30米预应力混凝土箱梁,下部结构桥台采用U型桥台、桩基础,桥墩采用柱式墩、桩基础,通航等级Ⅶ级。
(三)K44+153抬拉河大桥,桥梁全长111米,上部结构采用30+40+30米预应力混凝土箱梁,下部结构桥台采用U型桥台、桩基础,桥墩采用柱式墩、桩基础。
(四)K9+491高厂坝中桥,桥梁全长44米,上部结构采用1×30米预应力混凝土箱梁,下部结构桥台采用U型桥台、扩大基础。
(五)K47+464丁家桥中桥,桥梁全长61米,上部结构采用14+20+14米钢筋混凝土箱梁,下部结构桥台采用U型桥台、扩大基础,桥墩采用柱式墩、桩基础。
(六)K54+777杨柳塘中桥,桥梁全长74米,上部结构采用3×20米钢筋混凝土箱梁,下部结构桥台采用U型桥台、扩大基础和桩基础,桥墩采用柱式墩、桩基础。
(七)项目施工过程中,应根据桥区范围内的边坡安全性评价结果、施工开挖揭示的地质情况优化桥梁桩基础设计,细化系梁、承台设计,减小边坡开挖,保护生态环境。
(八)项目实施中应结合现场地形地质加强核查,在地基承载力满足要求、涵洞盖板填土高度较矮的情况下,可选择浆砌片石或片石混凝土盖板涵与钢筋混凝土盖板涵进行技术指标论证比选,降低工程造价,择优实施。
六、路线交叉
(一)本项目全线共设置81处平面交叉,其中19处为与等级道路平交,5处为城市道路平交,57处为与现有通村公路平交,路线交叉数量基本满足当地人民群众的出行需求,原则同意路线交叉设计,项目建成后,等级公路交叉应采取交通信号灯管控,确保行车安全。
(二)本项目路线较长,沿线平面交叉、入户搭接、机耕道搭接较多,实施中应结合房屋拆迁、村镇规划进一步优化调整,对平面交叉路口交通安全进行渠化设计,合理划分标线,加强车辆及行人引导,确保交叉路口行车安全。
(三)施工中应对平交岔道加宽值进行复核,完善平交道口桩,加强被交叉道路安全警示标志,完善交叉路口排水设施,避免支路排水直接排入主线。
七、交通工程及沿线设施
(一)本项目途经11处居民、学校区,实施时应结合城镇规划完善交通安全标识标牌设计,结合项目总投资情况增加声障防护设施,降低噪声及车辆行驶对行人安全都影响。
(二)沿线设置3处水稳、沥青混凝土拌合站,实施时应严格按照临时用地批复范围进行管控,施工完成后应履行临时用地耕地复耕复垦。
(三)全线共设置10处弃土场,弃土前应严格按照设计提前开展弃土场下挡墙施工,规范弃土行为,避免乱堆乱弃,造成水土流失破坏生态,施工完成后要按照弃土场绿化设计完善弃土场绿化。
(四)本项目路线较长,在K3+600处设置停车休息区,在K26+450处设置公路服务休息区,实施时可结合沿线乡镇规划、群众需求,在项目总体投资可控前提下,进一步提升服务功能。
八、环境保护、绿化工程
(一)施工图设计中环境保护与绿化工程设计基本可行,提出的环境保护、绿化工程设计理念基本合理,采取的环境保护措施基本恰当,原则同意全线环境保护及绿化工程设计。
(二)原则同意公路本项目服务“四化”专篇设计方案。实施中,应对沿线“四化”布局进行动态核查,进一步完善公路服务“四化”专项设计,有条件路段采取“公路+”方式完善有关设施,提升项目建设对沿线“四化”的支撑作用。
(三)实施时,凯里公路管理局要落实建设项目环境保护、水土保持主体责任,严格按照环境影响评价、水土保持批准的地点、面积和范围进行施工,完善相关措施,同时要及时完善各类涉林手续,对涉及临时占用林地的,要及时恢复植被和林业生产条件,严禁擅自破坏植被。
九、预算
本项目施工图预算依据《公路工程建设项目概算预算编制办法》(JTG 3830-2018)、《公路工程概算定额》(JTG/T 3831-2018)、《公路工程预算定额》(JTG/T 3832-2018)、《公路工程机械台班费用定额》(JTG/T 3833-2018)、《公路工程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计价依据调整方案》(交办公路发〔2016〕66号)以及省有关规定进行编制,采用的编制办法、费率正确,定额选用基本合适,材料单价基本合理,工程量录入基本准确。根据贵州省交通建设工程造价中心审查意见,核定本项目施工图预算为:
(一)核定项目改扩建路段建筑安装工程费为45099.3410万元,路面改造路段建筑安装工程费为489.9667万元,涉铁施工路段建筑安装工程费为2013.7207万元,项目建筑安装工程费共计47603.0284万元。
(二)核定项目改扩建路段土地使用及拆迁补偿费为13665.3845万元,涉铁施工路段土地使用及拆迁补偿费为479.8473万元,项目土地使用及拆迁补偿费共计14145.2318万元。
(三)核定项目改扩建路段工程建设其他费为3923.6284万元,路面改造路段工程建设其它费为34.4223万元,涉铁施工路段工程建设其它费为319.2689万元,项目工程建设其它费共计4277.3196万元。
(四)核定项目改扩建路段预备费为1880.6506万元,路面改造路段预备费为15.7317万元,涉铁施工路段预备费为84.3851万元,项目预备费共计1980.7674万元。
G653施秉张家院至杨柳塘公路改扩建工程项目改扩建路段施工图设计预算核定为64569.0045万元,路面改造路段施工图设计预算核定为540.1207万元,涉铁施工路段施工图预算核定为2897.2220万元,项目预算总额核定为68006.3472万元,较初步设计概算总投资68284.8315万元减少278.4843万元,降幅0.41%,最终工程造价以竣工决算为准。
十、其他事宜
(一)项目实施期间,设计单位应对原有老路及施工干扰路段进行动态调查核实,根据老路损毁程度视资金情况进行恢复。
(二)请你局严格按照基本建设程序组织实施,认真落实项目法人制、招标投标制、工程监理制和合同管理制,依照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依法选择从业单位,及时办理工程质量监督等手续,取得正式用地手续、项目施工许可后方可开工。
(三)项目实施期间建立健全质量责任制、安全生产责任制,按照要求切实做好项目建设期间沿线水土保持和环境保护工作,加强生态保护和资金监管,保证工程质量、安全、环保。设计变更按照《公路工程设计变更管理办法》(交通部令2005年第5号)、《贵州省公路局关于印发规范普通国省干线公路建设项目500万元以下一般设计变更管理指导意见(试行)的通知》(黔路发〔2025〕34号)以及你局制定的设计变更管理办法进行管理,未经批准不得擅自进行变更设计。
(四)项目实施期间,应贯彻《交通运输部办公厅关于做好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建设和管护领域推广以工代赈工作的通知》以及省人民政府《关于支持政府投资工程项目实施以工代赈的政策措施》文件精神,按照《省交通运输厅关于在全省普通公路建设和管护领域大力推广以工代赈工作的通知》(黔交公〔2023〕2号)要求,补充完善专用合同条款,做好公路建设项目“以工代赈”相关工作。
(五)本项目质量监督单位为贵州省交通建设工程质量监督执法支队,项目管理机构负责人调整为唐元平、技术负责人调整为杨浩春。
附件 G653施秉张家院至杨柳塘改扩建工程施工图预算审查对照表.pdf
贵州省交通运输厅
2025年7月23日
(此件公开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