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入汛以来,遵义地区多次遭受持续强降雨侵袭,多条国省干线遭遇严峻考验。边坡垮塌、路基沉陷等险情频发,影响群众出行安全。面对汛情,遵义公路管理局全力做好防汛抢险工作,用实际行动书写公路人的使命与担当。
精准布防筑牢“安全堤”
防住每一处汛险,守住每一方平安。遵义公路管理局在汛期来临前科学研判防汛形势,细化完善应急预案,明确防汛工作方向;严格执行“三管三必须”要求,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失职追责”原则,压实安全生产责任制,筑牢防汛责任体系;通过“人防+技防+物防”的方法对管养的21条国省干线开展拉网式全覆盖检查、重点时段专项检查、常态化日常检查、技术化精准检查,实现对管养路段的精细化管理。
余庆公路管理段夜间巡路查看边坡情况 (梁朝伟 摄)
物资储备是应急抢险的基础保障。在汛期来临前,遵义公路管理局对应急物资进行信息化、规范化管理,并进行统一分类、编码、及时更新数据等,科学布局储备点,储备装载机、应急抢险车等设备,以及警示标志、编织袋、砂石料等物资,确保关键时刻拉得出、用得上、打得赢。
处置险情保障道路畅
汛情牵动人心,抢险关乎民生。今年5月至8月,受降雨影响,遵义公路管理局管养的国省干线出现不同程度的安全隐患,遵义公路人迅速响应,及时抢通受阻道路,保障道路安全畅通。
5月21日至22日,遵义公路管理局管养的G210线、G243线、G212线、G326线、S101线等路段出现行道树倒伏、边沟堵塞、边坡塌方等险情,遵义公路人迅速组织抢险人员,调拨机械设备,采用“人工+机械作业”的方式,全力开展抢险,处置险情,保障道路安全畅通。
赤水公路管理段使用装载机清理淤泥 (汪奕坤 摄)
7月8日至9日,遵义市习水县遭遇特大暴雨,习水境内的G352线、G546线、G212线等4条国省干线相继发生17处边坡垮塌、9处泥石流、6处路基塌陷等险情,道路中断,群众出行和救援工作面临严峻挑战。遵义公路管理局立即启动应急预案,迅速调配146名抢险队员、187台班机械设备,多点同步推进,在G352线边坡坍方区清障、G546线泥石流区引流、G212线路基悬空段加固,8处高危点位同步攻坚。累计清除塌方体2.1万立方米,比预定时间提前12小时打通全部关键节点,保障了救援物资运输和群众安全转移。
同时,还充分利用无人机加强对高风险路段的实时监测和巡查,与气象、交警等部门建立信息共享机制,及时了解雨情、水情等信息,为科学防汛提供依据。
今年汛期以来,截至8月下旬,遵义公路管理局共投入抢险人员2100余人次,机械设备1287台班,完成巡路检查1492次/4968人次,处置各类险情166处,恢复交通阻断路段40处,为群众安全出行提供坚实保障。
久久为功夯实“基础桩”
把责任扛在肩上,把防汛抓在手上。公路防汛事关群众出行安全与道路畅通,离不开日常扎实的基础工作和高效的应急机制。遵义公路管理局始终将防汛保通作为重中之重,坚持“防早防小、常备不懈”,通过严格落实公路安全管理“七步”工作法,筑牢公路安全防线。
在日常工作中,局机关和局属各单位严格执行24小时应急值班值守制度,确保信息畅通、响应及时;依托与气象、交警等部门的联勤联动,第一时间获取气象、路况等信息,并通过多种方式“叫应”至一线养护人员,实现预警信息直达、责任到岗到人。同时,全面加强公路安全巡查,及时发现并处置风险隐患,做到险情早发现、早应对。
仁怀公路管理段清理倒伏行道树(左明 摄)
通过持续开展应急演练,优化调度流程,强化物资储备,遵义公路管理局不断提升汛期应急抢险能力,其中,G326线草鞋垭路段成功避险案例被应急管理部全国通报表扬。在多次应对强降雨过程中,遵义公路管理局及时抢险,有效保障了管养公路的安全畅通,其中,习水公路管理段王有涛在抢险救灾中表现突出,获全省通报表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