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公路时讯

​沿着国道320线探寻三穗的山水韵律与非遗密码

 字号:[ ]  [我要打印][关闭] 视力保护色:

车轮轻碾过国道320线三穗段平整的沥青路面,窗外掠过绵延起伏的竹海,远处山峦如黛,近处田畴间成群的麻鸭蹒跚觅食,颈羽在阳光下泛着翡翠光泽。这条蜿蜒于黔东南山水间的公路,早已不是单纯的交通动脉——它如一条金丝带,将散落的景致与烟火人间温柔串联,让三穗的山魂水韵在车轮与脚步间徐徐舒展。

一路风景:从竹海洞天到田园诗画

国道320线穿行的贵洞景区,是路旅融合的典范。景区藏身于万亩竹海之中,溶洞群与翠竹相映成趣:主洞长达4公里,规模宏大、结构精巧,地下暗河贯穿全洞,水流潺潺。峭壁间“千丘田、万块土”的钙化梯田如天然浮雕,在灯光映照下呈现出金黄、绯红与湛蓝交织的幻境,仿佛步入瑶池仙境。更令人称奇的是,这里完整保存着六百余年的三穗古法造纸工艺——游客可参与捣竹麻、捞纸浆、烘成纸的全过程。洞外景观更富时序之美:初春3月,郁金香铺展成彩虹花毯;盛夏6月,马鞭草紫浪翻涌,空气中弥漫着沁人清香;秋来稻黄枫红,冬临雪映翠竹,四时景异,俨然成为黔东地区生态旅游的一张亮丽名片。

国道320线三穗蜜蜂坡(陈沛亮 摄)

    沿国道320线西行10公里,颇洞现代生态农业园跃入眼帘。这里依托“党社联建”模式,将农田变为体验课堂,实现“园区变景区、劳作变体验、产品变商品”的美丽蜕变。热带植物馆内展示着百香果、莲雾等奇花异果,令人大开眼界;葡萄园、蓝莓园供人采摘,尽享田园乐趣;科技农业农村厅则通过无土栽培、智能温控、水肥一体化等现代技术,生动演绎智慧农耕的未来图景。骑行于滨河休闲带,可见鹭鸟翩跹、水清鱼跃,两岸稻浪与瓜果大棚交织成一片生机勃勃的田园交响,诠释着“农旅融合”的鲜活样本,也展示出三穗农业现代化与乡村旅游深度融合的创新之路。

一路风味:麻鸭振翅与竹编生辉

路与味蕾的邂逅,在三穗被赋予淋漓的烟火气。国道旁农庄里,三穗麻鸭化身舌尖主角——作为中国四大名鸭之一,其绒毛细腻、肉质鲜香,经焖、烤、炖、蒸等多种工艺,成就了啤酒鸭的醇厚、血浆鸭的辛烈、卤鸭的香韧和白切鸭的原汁原味。选用本地山泉水和多种草本调料,加以侗家传统技法烹制,使得鸭肉入口鲜嫩不腥、回味悠长,引得游客离时必携真空包装的咸鸭蛋与松花蛋,将三穗味道带向远方。

三穗麻鸭

三穗竹编

竹海不仅育风景,更育匠心。沿国道320线分布的村寨中,三穗竹编技艺代代相传——农人巧手破竹、拉丝、编织,将柔韧翠竹化为精巧菜篮、箩筐、茶席等,甚至艺术感十足的灯罩与屏风。在蜜蜂村,竹编不仅是生计,更是一种生活美学。一只只斜檐尖顶的瓦寨斗笠不仅是遮阳工具,更是流动的文化符号,随车轮销往凯里、贵阳乃至成都、长沙、广州等远方都市,编织出一幅竹与路共生的振兴图景。

一路通达:公路串珠成链的振兴图景

交通赋能下,景区从“单点开花”走向“全域联动”。贵洞借国道320线之便,推出“夜游溶洞”灯光秀,结合声光电技术,打造出“地下星河”“梯田幻境”等沉浸式体验项目,吸引大量年轻游客;北侗拦门酒与千人长桌宴让游客醉心民族风情,周六篝火晚会更点燃山间夜色,侗歌苗舞与游客的笑声交织成难忘的山间夜话。颇洞则凭借便捷交通带来的持续客流,将农业园升级为集观光、研学、休闲于一体的综合科普基地,年吸引游客超200万人次,成为“农旅文”融合发展的区域标杆。

国道320沿线颇洞景区

一条路,更激活一方经济。三穗鸭产业链年产值达7000万元,带动养殖、加工、餐饮、旅游商品等多个环节协同发展;竹编产业拓宽村民增收渠道,成立合作社+农户模式,实现订单生产、电商销售,年产值突破千万元;古法造纸体验工坊成为文化打卡点,吸引众多学校、企业开展研学与团建活动;贵洞民宿与颇洞生态度假屋的兴起,更让“过夜游”持续增长,游客人均消费显著提升,老百姓真正吃上了“旅游饭”、走上了“致富路”。——公路延伸处,乡村振兴的脉络清晰可触,一首因路而兴、因旅而美的现代田园诗正在黔东大地缓缓书写。

夕阳为贵洞的竹海镀上金边,国道320沿线的果园飘来草莓甜香,远山如浪、路如飘带,车辆穿梭不息,点亮了暮色中的蜿蜒曲线。这条路,既承载着溶洞流泉的清凉,也回荡着长桌宴上的酒歌;既浸润着竹编匠人的掌温,也传递着古法造纸中竹浆流淌的绵长韧性——它连通的不仅是风景与远方,更是一代代三穗人守护乡土的匠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朴素智慧,以及这片土地之上,那些山水馈赠的、古老而永恒的诗意。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