苍苍娄山凝翠色,汤汤乌江漾碧澜。近年来,遵义公路管理局以路旅融合为切入点,串联起黔北大地的红色底蕴、绿色生态与多彩业态,让公路成为红色风景线、人文传承线、产业经济线,为遵义旅游产业化注入强劲公路动能。
以路“串景”,勾勒全域红色风景线
遵义红色底蕴深厚,红色资源众多,遵义公路管理局管养的国省干线公路连缀众多红色遗址遗迹,让红色文化在山水间生动流淌。
G210线(黔川公路)作为通往娄山关旅游景区的唯一通道,既承载交通使命,也肩负着红色文化的传播重任,是遵义对外展示红色底蕴的重要载体。“我们管养这条路,不仅是填坑补缝保畅通,更想着把红色故事‘铺’在沿途。”遵义公路管理北段养路工程股股长江再刚说。遵北段立足G210线娄山关路段实际情况,在娄山关服务区设置浮雕、娄山关战役简介牌、景区指示牌,将公路与自然景观、人文景观融为一体,让游客在饱览美景的同时,走近并了解红色文化。
G210线娄山关服务区红军雕塑(喻鸿 摄)
“四渡赤水出奇兵”,遵义公路管理局管养的G352线和G546线途经红军一渡赤水时的土城渡口、元厚渡口,G212线经过红军三渡赤水时的茅台渡口。如今,这些渡口已成为众多游客的旅游打卡地。为提升游客的旅游体验,吸引更多人前往红军四渡赤水的渡口感悟长征精神,2025年,遵义公路管理局在G352线、G546线、G212线实施了路面改造工程,进一步提升路况水平、改善路域环境、强化道路安全,为群众出行及旅游观光提供舒适便捷的公路交通条件。
一处处鲜明的红色印记,点缀在黔北的青山绿水之间。沿G212线前行,还可抵达习水梅溪河战斗遗址,重温那段烽火连天的革命战争岁月;通过S208线,便能前往播州苟坝会议会址,聆听“一盏马灯”的故事;取道G243线,则可走进余庆突破乌江纪念园,感受红军当年突破乌江时的艰难险阻……
以路“载文”,铺展多彩人文传承线
遵义公路管理局将公路与文化结合起来,深入挖掘、梳理整合公路沿线文化,实现交通功能与文化传播的有机统一。近年来,遵义公路管理局陆续推出“上春山”“沿着公路+”等系列短视频,以公路沿线的美食、美景等为切入口,展现茶乡湄潭、酒都仁怀、诗乡绥阳等县市的独特魅力:茶香清远、酒香馥郁、诗韵悠长,深厚的文化底蕴在遵义公路人的镜头前充分展现。还有漫山的樱花在播州区S207线旁的山头开遍,呢喃着春日絮语;赤水的竹海碧浪接天,G546线浸润着竹的清香,成为一道“会呼吸的风景线”;余庆作为农业大县,水稻、高粱、烤烟等都是重要产业,金秋时节,G243线旁收割机轰鸣,奏响着最为动听的丰收序曲……当交通动脉与生态文化、美食文化、产业文化产生共鸣,呈现给游客的是沿途美丽的风光、便捷的打卡路线和当地独特的旅游记忆点,公路在地域文化传播中起到了纽带的作用,不同地域的文化得以流动,并重新焕发生机。
G326线穿越湄潭永兴万亩茶海(陈宇 摄)
遵义公路管理局还因地制宜,结合现有文化资源,充分延伸行业文化脉络。遵义局党委积极打造“娄山红”党建文化品牌,在党建品牌的引领下,桐梓公路管理段于G210线七十二弯路段打造“党员示范路”,在公路两旁修建花池、播撒花种,打造出“弯弯是风景”的独特景观;运用混凝土护栏长寿命夜视导流高亮涂装材料等“四新”技术,推进预防性养护和公路设施修复,实施连续长陡下坡路段安全通行能力提升工程,进一步保障司乘人员和游客交通安全。湄潭公路管理段依托G326线路面改造契机,利用“夜郎古甸”摩崖石刻遗址旁的闲置荒地修建停车休息区,设置“夜郎古甸”的简介牌,融入党建文化、公路文化等元素,为游客营造出复合型文化氛围。
遵义公路管理局坚持以“红”传廉,以廉润“红”,构建“红色+”立体化廉洁文化教育体系,创建“红映娄山·清风拂路”廉洁文化品牌,以“一厅一室一路一园”(廉洁文化展厅、彭银军劳模工作室、G243线“清廉公路”、突破乌江纪念园)总思路打造廉洁文化阵地。局属各公路管理段也在公路沿线,通过不同形式打造廉洁文化点,清正廉洁的浓厚氛围逐步形成。
新进人员参观彭银军劳模工作室(薛庆节 摄)
遵义公路管理局大力弘扬劳模精神,成立彭银军劳模工作室,以劳模工匠精神为引领,形成以点带线、以线盖面的劳模工匠精神“传播带”,多举措选好材、育好苗、搭好台、端好盘,涌现出全国交通运输系统先进工作者、“贵州好人”、全国首届“最美公路人”、省直机关“文明标兵”、遵义市“道德模范”等一大批先进个人,激发了无数人尤其是公路人的干事创业热情。“原以为公路就是简单的修路架桥,今天在彭银军劳模工作室才真正懂了‘公路养护’四个字的分量,脚下的路,原来藏着这么多滚烫的故事啊。”构皮滩水电站工作员周家城在参观完彭银军劳模工作室后说道。
以路“兴业”,激活产业发展经济线
一条条国省干线如脉络般延伸,铺就出兴旺发达的经济线。G212线赤水河谷旅游公路贯通世界优质酱香型白酒核心产区,沿线几百家大小酒厂星罗棋布,运送材料的卡车每天从清晨开始忙碌,酒糟的香气在公路上空氤氲,久久不散,无数酒客慕名而来,到茅台镇这座千年酒都品鉴佳酿。G326线、G243线作为湄潭县的交通大动脉,构建起湄潭县内畅外联的交通便捷通道,让来自五湖四海的宾朋、客商齐聚茶乡湄潭,书写出“以路兴茶 以茶促旅”的美好愿景。
进入茅台镇的G212公路(吴传基 摄)
早上六点半,S205沿线的凤冈县绥阳镇飘起羊肉香,客车鸣笛驶过路口,车灯拨开晨雾,将街道从酣睡中唤醒。和羊肉粉打了35年交道,52岁的杨新江用一碗粉撑起了自家在省道边的招牌。“一碗羊肉粉,加个羊蹄,跑长途的师傅就好这口热乎的。”胸前的围裙沾着点点油星,印着“新江羊肉粉”五个红字,杨新江擦了擦手,对着刚停在路边的货车招招手:“张师傅,还是老样子?马上就好!”往来的货车、客车川流不息,镇上的临街商铺半数都做着与“路”相关的生意。一碗羊肉粉,因路而红火,也道出公路旁小镇借路兴商、多态融合的发展密码。
百处景致因路而连,如珍珠串成璀璨长卷,缓缓铺展在大地之上;千条道路为景而延,似血脉滋养四方风光,让每一处风景都充满活力。这正是公路人用双手勾勒出的“路串百景成画卷,景依坦途焕生机”的美好画卷,让路与景在彼此成就中,绘就路旅融合的鲜活图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