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公路文化

老道班工人:杨全芳

 字号:[ ]  [我要打印][关闭] 视力保护色:

原“夹马石道班”班长杨全芳(中)参加表彰大会

1959年盘县公路管理南段成立夹马石道班,在盘(县)兴(义)公路修建前,这里荆棘丛生,怪石嶙峋,相传当年马帮经过此处,马驮被夹于石中间难于进退,“夹马石”因此而得名。1972年,32岁的杨全芳从接过“养护棒”的那天起,数十年如一日辛勤坚守,带领班上职工扎根基层、筑梦交通,把最美好的年华献给了公路养护事业,生动诠释了一名共产党人的实干、担当、忠诚和奉献精神。

探索制度管理,工作有章可循

为了更好地养好公路、管好职工,杨全芳思索出一套自己的管理方法。

重视职工教育,将思想政治教育经常化、制度化。他建立领导小组,每周组织职工学习政治、文化、安全、公路养护工作知识等,并经常组织革命传统教育、普法教育、养路技术规范教育、学英模先进事迹活动等,还为班上订阅了十余种主流报刊杂志。

规范制度管理。道班会议室的墙上总是整齐的张贴着四图六表,从图表中可以清晰的看到各项指令性指标完成情况,以及生产、生活和学习情况等,完整的展示了道班的全貌,管理有章可循,制度公开透明。

在他的带领下,夹马石道班几乎年年被评为先进,于1990年荣获“全国十佳道班”,受到各级政府表彰40余次,职工们的政治觉悟和业务水平得到了全面提升。

1990年夹马石道班荣获“全国十佳道班”

认真钻研养路,树立行业标杆

夹马石道班管养的路线是当时通往兴义的交通要道之一,属重丘三、四级混合公路等级,坡陡弯急且每天过往的车辆行人较多,如何科学养路,延长公路的维修周期,是一道难题。为了把路养好,杨全芳根据季节的不同和气候特质安排生产,用土法试验测定养护材料性能,总结出用水稳性较强的红褐色风化石作保护层,利用当地山上丰富的石质坚硬的马牙石(石英石),就地取材打磨作为磨耗层的主材料,用粘土作粘结料,通过这样一套精心选料铺出的路面,坚硬耐磨质量好。因其颜色接近咖啡色,成为了远近闻名的“咖啡色公路”,俯瞰公路就像一条蜿蜒的彩带镶嵌在崇山峻岭间,树立了行业里的标杆。

安全生产是公路养护工作的重要一环,一直以来杨全芳都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工作。每月组织四次以上安全学习,常年坚持做到红旗、木马、标志三上路,在施工中处处注意安全操作,管养路段连续18年未发生重大事故或因道班过失的责任事故。每逢赶集天或节假日,杨全芳还组织在管养的地段向当地的农民、学生宣传《公路管理条例》,让爱路护路的意识深入人心。

辛勤的劳动,结出了丰硕的果实。夹马石道班养护的公路路面因为平整无坑槽,边沟畅通无淤塞,路肩顺适无杂草,标志整齐鲜明,多年来好路率一直保持在95%以上。

服务职工群众,饱含人文关怀

努力提高职工幸福度。一方面,在完成生产任务的前提下,发扬自力更生精神,组织职工通过超额劳动提高收入,将所得收入的70%用于购置集体财产,改善职工生活。同时,杨全芳在班上实行五定五包的经济承包责任制,月抽查,季打分,年度总评,使奖金分配有一定差距,克服平均主义,调动了班内职工的积极性。另一方面,杨全芳带领全体职工投工投劳,建立了一个带有“花园”“果园”“菜园”的新型道班,庭院花香草绿,硕果累累,院内蔬菜年产量达1500余公斤,每年养猪1-2头,养鱼300余条,道班食堂做到了自给自足。在这样的环境下工作和生活,职工的幸福感和归属感大幅提升。

1992年原夹马石道班职工合影

积极为群众服务。杨全芳鼓励全班职工积极做好事做善事,日常组织大家为驾驶员和行人提供茶水,为驾驶员提供食宿等。还组织为道班附近的“五保户”老人和百岁寿星料理一些生活琐事,抢种抢收,逢年过节送肉送糖。两位老人逢人便说:“共产党培养出来的养路工人啊,比我的亲人还亲啊。”

说起这些动人的岁月,杨全芳老人总是淡淡地说着这没什么,都是我们养护工人分内的事情。回望道班人的峥嵘岁月,那些勤劳善良、顽强不屈的优秀品质,是当代每一个公路人要传承的宝贵财富。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