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自然出多少次难题,人们就克服多少个困难,坚持修成一座桥或许是倔强,倔强的事情多了,就变成了执念,一种让黔路变成坦途,让贵州拥有平原的执念……”纪录片《越山河》的播出,让我们看到了贵州人的平原执念背后的努力。
《越山河》的第一集就是《平原之梦》,主要讲的是一代代贵州人,致力于把“地无三尺平”的客观环境,在“撸起袖子加油干”的主观能动作用下,跨过“绊脚”的山和“拦路”的河,以逢山开路遇水搭桥的气魄,全力以赴建设贵州交通路网,进一步推动经济社会的更好发展。
正是因为贵州有了“平原之梦”,才有了如今的梁桥、拱桥、斜拉桥、悬索桥等各类桥梁在黔山贵水间拔地而起,一个个“世界第一”“世界首次”,不断定义桥梁建设的高度、速度、精度、广度,帮助贵州赢得“世界桥梁博物馆”的美誉。
桥,作为连通道路的载体,其在交通建设中起到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此前,纪录片《万桥飞架》将贵州桥梁的故事讲得很生动,让我们认识了贵州的桥有多高,建造工艺有多精湛,是如何用好桥梁在贵州的山水之间创造出人类的奇迹。而《越山河》这部新的纪录片,开篇就介绍了不少曾经在交通要道上的古桥,以桥的过去和现在,展现贵州人对建造桥梁的执着与奋斗。
让我印象极深的是葛镜桥的故事,为了便利交通,明代人葛镜倾尽家财、耗时三十年时间所建。桥在绝壁之上起拱,借江心一礁石下脚,设计绝妙,使其历经风雨,仍能正常通行。这是贵州桥梁建造发展史中的重要一笔,见证贵州人从古至今对便利交通的追求和不懈努力,也为如今贵州桥梁建设的飞速发展留下了扎实的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
从前,对我来说,桥只是桥,路只是路。现在,作为一名交通人,我对桥和路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了解,我知道了一座座被备受赞誉的桥梁背后,有多少故事和多少人的不懈努力。我将以这些令人鼓舞的事迹为榜样,在工作中不断进步,为实现新的“平原之梦”贡献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