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公路文化

“前方大桥”背后的故事

 字号:[ ]  [我要打印][关闭] 视力保护色:

在国道243线余庆县境内,有一座名曰“前方大桥”的桥梁,该桥长125米,2009年建成通车。这座桥不仅是余庆河两岸的交通要道,更是一座不朽的丰碑,用以纪念烈士邹前方。

1969年,来自余庆县的邹前方参军入伍,成为人民解放军昆明部队某部三团七连八班的战士。为确保火车运行安全,铁路的隧道口会专门安排军人站岗,邹前方就是负责值守黔桂铁路贵州贵定县大关坡隧道口的哨位。大关坡隧道坐落在远离县城的山沟里,工作条件差,但邹前方始终兢兢业业、任劳任怨,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入伍两年多来,他先后七次冒着生命危险抢救国家财产、保护人民生命安全,被人们赞为“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新时代英雄,多次受到上级的表扬和奖励。

天湖广场雕塑

1971年4月22日,邹前方替战友郑纪权站岗,黔桂铁路线上的大关坡下雨雾蒙蒙,邹前方手持钢枪,屹立在大关坡隧道口的哨位上,精神抖擞地巡视着前方。上午9点13分,一列满载重要物资、时速达60公里的列车疾驰而来,邹前方招呼在隧道两旁的群众注意安全。正在这时,邹前方突然发现数十米处,驮运粮食的马队中,几匹驮马受到列车轰隆声和汽笛声的惊吓,沿着铁轨狂奔乱跳。据邹前方85岁的老连长詹信昌回忆:“那趟列车有近三十节车厢,全都装着汽油罐。要是撞上马匹,列车就会脱轨,汽油罐一旦燃烧或者爆炸,后果将不堪设想。”而铁路旁高填方路基下,一百余名工人正在修建湘黔铁路,情况十分危急。

前方大桥与下里铁桥同框

紧急关头,邹前方毫不犹豫地冲进铁轨,奔向马群……。列车司机发现后,立即拉下紧急制动阀,但巨大的惯性仍使列车呼啸着冲了过来。周围施工的人员看到险情后奋力呼喊:“解放军同志,快,快松手!”然而,邹前方毫不退缩,双腿像钉子一样钉在铁轨上,用尽全身力气推扛停留在铁轨上的两匹惊马。最终,他把一匹马推了出去,又半推半扛将另一匹马也弄出了铁轨,可邹前方却壮烈牺牲了。

对前方大桥进行病害修复

邹前方牺牲后,组织询问他父亲邹兆伦有什么需求。这位曾担任余庆县下里村村支书的老党员说道:“我哪样都不需要,就是想给村前的余庆河上修座桥。”1983年,余庆县政府在余庆河上修建了下里铁桥,方便了群众出行。2009年,在距离下里铁桥300米处,如今的这座“前方大桥”建成。两座桥横跨余庆河,遥相呼应。2016年,在余庆县城天湖广场,塑起了邹前方推马救火车的雕塑。在邹前方的母校下里小学,邹前方烈士的墙画生动还原了当时那壮烈的一幕……50多年过去了,人们仍然怀念那位身着军装、身扛长枪、奋力推马的年轻战士邹前方。

余庆县下里铁桥

为确保前方大桥正常运营,提升其安全性和耐久性,2022年,管养单位遵义公路管理局对该桥进行了病害修复,包括更换全桥支座及桥梁伸缩缝等。

前方大桥修复完成后,以崭新的面貌“重新上岗”。经检测,该桥技术状况等级被评定为“一类”。前方大桥不仅仅是一座桥梁,更是邹前方英雄精神的象征,它见证着人们对英雄的缅怀与敬意,也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为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奋勇前行。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