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黔山秀水间,
一条条褐色纽带蜿蜒伸展,
串联起黔南的山川河流、红色记忆与时代脉搏。
一段有温度的路是一部典籍,
蕴藏着厚重的历史底蕴。
一段会呼吸的路是一段故事,
散发着多元化的独特魅力。
快带上这份【公路文化路线图】,
沿着国道354线、国道552线、国道210线,
打卡公路文化,
让公路历史活起来,让沿途风景更有故事。
第一站 国道354线:“会讲故事的公路”(瓮安县)
历史底蕴:长征时期,红二军团、红六军团走过的路。
独特魅力:公路沿线因地制宜运用标志标线、色彩、植被、文化等多元素搭配,打造成红色旅游景观带,并在每个停车区内设置二维码扫码解说系统,通过“文化+科技+旅游”的有声导览方式为大众提供多元的视听体验。
扫描二维码,线上游览“会讲故事的公路”
第二站 国道552线:“册三”公路摩崖石刻(平塘县)
历史底蕴:1958年,上千名两路公路建设者转战贵州,投入册三公路建设大潮。在打通平塘沙坪垭口“咽喉工程”时,筑路员工在绝壁上镌刻了“册三公路建设简介”和“筑路诗”两块石刻。
独特魅力:与贵州公路传承馆、天空之桥、天眼等紧密相连,建设有册三公路文化园,园内设有观景台、停车区等基础硬件设施,精心制作有主题雕塑、人物雕塑、挂壁人物等,客观还原“册三”公路历史。
扫描二维码,线上游览册三公路文化园
第三站 国道210线:公路文化陈列馆、黑石关战斗遗址、黔桂友谊亭、深河桥(独山县)
(1)黔南公路文化陈列馆
历史底蕴:由上世纪30年代原西南公路运输管理局独山工务总段旧址基础上修葺打造而成。
独特魅力:全馆占地500余平方米,通过图片、实物、沙盘模型等形式充分展示黔南干线公路发展历程,是贵州省公路局系统首批行业公路文化陈列馆,也是黔南州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之一。
(2)黑石关战斗遗址
历史底蕴:1944年,此地爆发了“黑石关阻击战”,成为黔南人民英勇抗日的史诗之一。
独特魅力:将“黑石关抗日狙击战”以及黔桂公路发展历史有机融合在一起,建设有抗日烽火雕塑、军民团结抗战浮雕墙、仿“黑石关”石刻等景观。2018年被列为黔南州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3)黔桂友谊亭
历史底蕴:国道210线独山段(原黔桂公路)是贵州通往邻省的第一条公路,友谊亭位于两省交界处,是两省人民友谊的象征。
独特魅力:1934年为纪念黔桂公路建成通车,民国政府竖立了“西南动脉”3块石碑和“桂黔公路”交界碑。1987年,两地政府及相关部门又在原交界处各新建友谊亭和长廊一座,以示“两省人民团结成果,友谊象征”。
(4)深河桥
历史底蕴:深河桥始建于明隆庆年间,是抗战时期重要的交通通道。1944年12月初,深河桥以“一桥之力”阻挡日军侵略步伐,成为侵华日军走向失败的历史见证。所以,抗战史上有“北起卢沟桥,南止深河桥”的说法。
独特魅力:深河桥经历多次复修和完善,仍是西南地区南北交通动脉国道210线的重要桥梁,还被列为贵州省文物保护单位。如今,深河桥南岸修建了独山深河桥抗战遗址,并先后被授予全国青少年教育基地、贵州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称号,入选第三批国家级抗战纪念设施、遗址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