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黔东蜿蜒的公路线上,一群身着橘色工装的“公路医生”——公路养护工作者,以“毫米级”的精细与“千里路”的担当,默默守护着道路的安全与畅通。他们用汗水浸润每一寸路面,用科技点亮每一段行程,用协作筑牢每一道防线,在平凡岗位上书写着不平凡的故事。
穿好路况巡查“绣花针”
养护工作如同绣花,一针一线皆需匠心。清晨六点,松桃公路管理段孟溪养护站职工已经带着养护工具投入到一天的工作之中,“现在我们的工作轻松了!机械设备代替我们做了太多事情,虽然工作轻松,但是责任心不能放松,今天我们的主要工作是巡查和路面保洁。”孟溪养护站门口,正在动员职工的站长陈大中说道。
路况巡查看似简单,其实最考验公路养护经验和技术。边坡是否稳定?排水沟、截水沟是否畅通,有无冲沟、淤塞或高草覆盖?路基、挡土墙、防沙设施、泄水孔等是否完好?防撞护栏及边坡护坡是否有效……这是一个系统的工程,是公路行车安全的“生命线”,稍漏一项就会对道路交通安全造成严重影响。
汛期来临,印江段木黄养护站职工李应荣回忆起工作过程仍记忆犹新:“树木倒伏,路面落石,饶站长总是第一时间组织我们赶赴现场,清除倒伏树木,清理路面落石,消除通行隐患。”铜仁公路人用脚步丈量责任,通过人工巡查,实时掌握路况信息,针对巡查发现的安全隐患,总是第一时间设置警示标志,并立即组织人员开展抢修工作。铜仁公路管理局始终严格要求坚决落实每日巡查制度,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出行安全。
用活路网监测“黑科技”
在时代飞速发展的浪潮中,科技正以前所未有的力量重塑各个领域,公路养护也不例外。铜仁公路管理局紧跟时代步伐,积极引入前沿科技,全力推进“科技赋能,开启智慧养护新篇章”的发展战略。
在易凝冻路段安装传感器、气温监测计等设备,就能够实现路段凝冻情况实时监控;设置连续式交通量观测仪,就能够实现车流量实时监控;安装AR摄像头,就能够实现隧道运行异常实时报警……它们就像不知疲倦的“哨兵”,24小时实时监测着公路的状况。通过物联网技术,这些设备将监测收集到的路面温度、湿度、车流量等相关数据源源不断传输到手机智慧APP管理平台,透过这些数据,工作人员可以第一时间掌握管养路线的实时情况,进一步深度分析和挖掘,判断公路是否存在病害隐患。
“像国道352线、354线路跨区长,高低起伏,海拔落差大,冬季易遭受雨雪凝冻灾害,不仅加重了平时的工作压力,也降低了工作效率。在以前,我们总是不放心管养路线的高海拔地区,仅仅依靠传统的巡查手段,很难第一时间做出反应,容易错过最佳处置时间,现在,通过环控云管家微信小程序就能够及时发现管养路段气候变化,判断出道路凝冻情况,第一时间调配人员物资处置隐患。”铜仁公路管理局技术科科长王昭勇如是说道。
科技赋能公路养护,使得公路路网的安全性和耐久性得到大幅提升,让公路养护逐步走出更加精准、更加高效的新路径,人民群众“畅安舒美”的出行需求也得到极大满足。
筑牢安全生产“压舱石”
安全是生命的基石,筑牢生活的稳定根基;安全是幸福的源泉,润泽家庭的温馨港湾;安全是发展的保障,铺就公路事业的成功通途。
为筑牢安全生产的“压舱石”,铜仁公路管理局制定《安全监督检查计划》,强化应用“一路多方”联勤联动机制,积极与铜仁市公安交通管理局、气象局和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六支队的沟通协作,形成路域共管、风险共防、隐患共治、产权共维的长效机制,进一步提升公路管养路段保畅保通工作的系统性和高效性。同时制定应急处置计划,严格落实值班领导干部在岗带班、值班负责人坐班、值班人24小时在岗值守的三级值班制度,明确值班责任的划分、值班的工作纪律,要求值班人员及时掌握管养路段天气状况,物资、设备、人员投入情况,做到在岗、在位、在状态,确保突发事件有序、高效处理。
“观以往,铜仁公路管理局在抗凝防冻与两会期间积极响应工作,加大巡查力度与频次,严格落实值班值守制度,积极落实每日抗凝快报、零报告,将管养路段各类情况熟悉于心,为人民群众安全出行和公路事业安全发展筑牢防线。展望未来,汛期未完,铜仁公路管理局将更加严格要求自己,主动出击,做好汛前排查、应急处置、物资储备工作。将这一系列机制措施做到常态化、长效化建设,按照“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切实将公路安全管理做实做细,营造安全、绿色、畅通的出行环境。”铜仁公路管理局公路养路工程科科长张亚坚定地说道。
养护工作于公路安全而言至关重要,俗话说“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公路网面广、线长,日常工作不细致,一些小隐患不及时治理很容易产生“蚁穴”现象,对公路安全造成威胁,只有养护毫厘不松懈,才能路行千里保畅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