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基层动态

公路贯通“提速” 经济发展“赋能”——国道211思南板桥至冷龙公路路面改造工程项目建设纪实

 字号:[ ]  [我要打印][关闭] 视力保护色:

秋色浸染,天朗气清。武陵山深处,思南公路管理段国道211思南板桥至冷龙段路面改造工程正全线冲刺。摊铺机徐徐前行,吐泻出蒸腾着热气的黝黑沥青;压路机梯队碾压,在新路基上镌刻下坚实的年轮。从路基精铣刨到排水沟砌筑,从边坡整治到交安设施施工,思南公路人正以汗水为彩、以专业为尺,在36.75公里的蜿蜒山道上,精心描绘着一幅“畅安舒美服”的动人画卷。

以“畅”贯通,提速美好新生活

国道211思南板桥至冷龙公路是连接思南县与石阡县的重要二级公路。项目从4月份进场施工以来,先后进行了路基、排水、平交路口、交安设施、沥青路面铺设等作业,现正对施工路段区域内的交安设施、标识标牌、标线、减速带等进行进一步的完善。

路面改造中的国道211

提升公路“颜值”与“质感”,锻造高效通行快车道。 项目的核心工程是将原来的病害和公路沉陷路段、安全隐患点等进行重新铣刨、清理、整治,对波形护栏等安防设施进行提级改造,极大提升行车的平稳性与舒适度和安全性。为确保“畅通”的早日实现,思南段采取了“多点开花、同步推进”的战术,在完成路基处理、排水系统重构、平交路口优化等基础作业后,增加摊铺设备和工人,同步对塘头至邵家桥路段进行施工作业,大大缩短施工时间。

打通“肠梗阻”,激活县域经济大循环。这条路的起点在思南县邵家桥镇杜家寨村,终点在石阡县,它不仅是地图上的一条线,更是区域经济的“主动脉”。改造前,不平的路面犹如“肠梗阻”,制约了人流、物流的效率。改造后,一条平整顺畅的黑色大道,将显著缩短思南与石阡的距离,优化县域交通网络。对于沿线10万群众而言,这意味着出行的便捷、农资运输的高效;对于区域经济而言,这意味着生产要素的更快速流动,为“提速美好新生活”奠定了坚实的物理基础。

以“安”守护,铸就出行心安途

速度的提升,必须建立在绝对安全的基础之上。思南公路管理段深谙此理,将“安全”视为不可逾越的生命线。

构筑“三道防线”,严把质量生命关。 思南段始终严格执行工程建设项目相关程序,充分发挥“施工自检、监理抽检、业主检测”的三级质量监管体系。这“三道防线”如同三位忠诚的卫士,层层把关,将一切质量和安全隐患扼杀在萌芽状态。从原材料的筛选进场,到施工工艺的精准把控,每一个环节都有专业技术人员现场监督,严格按设计要求执行。认真收集路面施工的每一组实际数据,为后续的施工提供可靠的技术参数,确保整个工程在科学的轨道上高质量运行。

精细化提升,织密安全防护网。 安全,体现在每一个细节里。本项目并非简单的路面翻新,而是一次“安全精细化提升”的综合性工程。在沥青路面铺设之后,项目还将对施工路段区域内的交安设施、标识标牌、标线、震动标线等进行全面的完善。每一个标志牌的清晰度、每一道标线的反光性、每一处减速带的设置合理性,都经过反复推敲。应用沥青混凝土面层添加高模量剂,优化沥青胶体结构与混合料力学性能,显著提升路面的抗车辙能力、低温抗裂性以及整体耐久性,延长公路使用寿命,降低养护成本。波形护栏换“新装”,为公路安全加码,为进一步提升211思南板桥至冷龙段的安全防护能力,项目启动了高临坎路段波形护栏的升级改造将原有的二波波形护栏更换为三波波形护栏,该波形护栏具有更强的抗冲击能力和防护效果,能够在交通事故中更有效地减少车辆和人员的伤害。这种对细节的执着,旨在构建一个全方位的安全系统,让驾驶者在任何天气、任何时段都能获得清晰的路况指引和有效地安全预警,真正“铸就出行心安途”。

以“舒”融合,营造宜居新境界

一条公路,不止于安全顺畅、高效通达,更在于令人全程安心,一路舒心。它所承载的,是人们对舒适、宜居生活的向往。

优化节点,提升全域出行体验。 项目对平交路口的优化改造,是提升整体舒适度的举措之一。邵家桥至板桥国道是一条旅游路、产业路,公路沿线成片的红心蜜柚产业,平交路口较多,思南公路管理段通过科学渠化、拓宽车道、优化视距,使得车辆在通过路口时更为顺畅,减少了拥堵与急刹,将通行体验从单一的“道路舒适”延伸至“节点舒适”。同时,排水系统的优化,确保了雨天无积水,行车更安全、更舒心。这些举措,将公路的舒适性从线扩展到面,深度融合到沿线城镇的肌理之中,营造出“车行一路,心旷神怡”的宜居新境界。

赋能生活,连接万家灯火。 这条路,连接着学校、医院、集市和千家万户。路况的根本性改善,直接提升了沿线居民日常出行的品质。学生们上学路上的颠簸成为历史,老人就医的行程变得更加轻松,赶集买卖的农副产品运输损耗得以降低。这条路,因此不再仅仅是冷硬的交通载体,而成了一条融入百姓生活、提升幸福指数的温情纽带。

以“美”点睛,绘就乡野风景画

国道211线的改造,秉持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致力于让公路本身成为风景的一部分,实现“路景交融”。

公路沿线美丽乡村

整治路域,实现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项目内容中的“路域环境整治”,是一项关于“美”的工程。施工过程中,并非粗暴地开山劈石,而是注重对沿线自然环境的保护与修复。通过对边坡的生态治理、路肩的绿化美化,让公路线形与周边的田园风光、青山绿水有机衔接。当车辆行驶其间,映入眼帘的不再是杂乱的电线和破损的边沟,而是整洁的路肩、和谐的边坡,以及远处连绵的青山与近处摇曳的稻禾。柚子林沿着公路栽种,像一条条绿色的玉带相互交错,串珠成链,公路变身景观长廊, 这条路,本身就是一处绝佳的观景平台。它蜿蜒于黔东的秀美山水之间,一侧是起伏的丘陵,另一侧是广阔的田野。改造后乌黑平整的路面,如同一条精致的画框,将窗外的风景精心装裱。春天,是漫山遍野的油菜花海;秋天,是板桥镇万亩柚园里金果压枝的丰收盛景。车在路上行,人在画中游。这条公路干线,已然升华成为一条移动的风景画廊,“绘就乡野风景画”,让每一次出行都成为一场视觉的享受。

以“服”传情,彰显一路暖人心

公路的终极价值,在于其服务能力。国道211线的改造,其最深层的温度,正体现在一个“服”字上——服务产业、服务旅游、服务民生、服务乡村振兴的未来。

服务产业,拓宽红心蜜柚出山大道。 板桥镇的万亩红心蜜柚,是当地农民增收的“黄金果”。然而,过去崎岖的道路增加了运输损耗和成本,让优质的蜜柚“藏在深闺人未识”。新路的建成,将彻底打破这一瓶颈。拓宽板桥红心蜜柚的对外流通渠道,承载着果农们沉甸甸的期盼。一条平坦大道,就是一条高效的冷链物流通道,它将让最新鲜的蜜柚以更低的成本、更快的速度走向全省乃至全国的市场,真正将“绿水青山”转化为百姓手中的“金山银山”。

公路沿线的红心蜜柚产业

服务旅游,唤醒古寨沉睡魅力。 位于板桥的郝家湾古寨,是一座蕴含着深厚历史文化的传统村落。但“酒香也怕巷子深”,不便的交通一度限制了其旅游产业的发展。国道211线,如同一条金色的纽带,将古寨与外部广阔的世界紧密连接起来。更好地服务板桥郝家湾古寨等旅游产业,这意味着更多的游客能够便捷地走进古寨,感受其独特的建筑风貌与人文气息,从而激活塘头乡镇村旅游潜力,为这片古老的土地注入崭新的活力。

服务区域,传递发展脉络温情。 最终,这一切都汇聚于“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思南国道211,服务于思南、石阡两县的协同发展大格局,服务于城乡融合与乡村振兴的国家战略。传递的,是思南公路人对这片土地和人民的深情,是以交通先行官的担当,为区域未来铺就的一条充满希望的暖途。

秋阳下,新铺的沥青路面宛如墨缎,与沿线万亩柚园的金果、郝家湾古寨的飞檐相映生辉,一条承载着民生福祉与产业希望的振兴之路,正伴着丰收的节拍向着远方延伸。

思南国道211线的蜕变,是思南公路人用智慧、汗水与匠心,在黔东大地上书写的一份关于“畅、安、舒、美、服”的生动答卷。它不仅仅是一条物理通道的升级,更是一条发展通途的开拓,一条连接过去与未来、承载梦想与希望的品质之路。当最后一车沥青摊铺完毕,当最后的标线划设完成,这条焕然一新的大道,必将以其强大的辐射力与带动力,成为驱动区域振兴名副其实的“黄金通道”。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