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2日,贵州省公路局在黔南自治州平塘县境内平罗高速公路天空之桥服务区举行“桥连山水·路润民心”——省公路局路旅融合文化宣讲走进天空之桥宣讲,大力弘扬“两路”精神、新时代贵州精神和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充分发挥“一馆一园”作为贵州公路窗口的示范作用,向社会群众深情讲述贵州公路人的奋斗故事与行业风采,进一步提升公众对公路事业的认知认同。
现场以宣讲《筑路先锋意志坚 扛起大道上青天》开篇,以“两路”精神为引,生动解读“一馆一园”所珍藏的贵州公路建设光辉历史,带领观众重温那段披荆斩棘的峥嵘岁月。
宣讲中,聚焦《小桥大奖再启公路“新含量”》。以荣获第39届国际桥梁大会“古斯塔夫·林德撒尔”奖的花鱼洞大桥为核心案例,揭开了这座“小桥”问鼎世界级大奖背后所蕴含的创新密码与卓越品质。
一首深情的布依山歌引入《册三路上匠“新”浇灌》,深情追忆为修建册三公路英勇牺牲的申开明烈士,讲述了新时代都匀公路人传承“册三精神”,以匠心守护公路畅通、服务民众出行的动人故事。
“演讲得很好,很感人。”自驾从浙江杭州过来游玩的余小波女士观看完宣讲后真挚地说。这是我第一次来贵州,之前对贵州还停留在“天无三日晴、地无三尺平”的认识上,现在来了以后对贵州的公路出乎意料,路修得很好,很好走,交通方便。身临其境地在这种地貌中观看平塘特大桥非常的真实和震撼。
来自贵州平塘县塘边镇的91岁高龄的村民杨天强在家人的陪伴下,听完宣讲后,他来到贵州公路传承馆内参观。
“以前苦,路是泥巴路,从塘边镇到平塘县,山路崎岖,几十公里的路程走了两天,现在路修好了很方便,两个小时就能到达。”杨天强回想起儿时交通不便的场景,再看到如今便捷的交通很是感慨,“以前筑路的人辛苦不容易,现在路都建起来了变化很大,很幸福很感恩。”
携一家三口第一次从北京来贵州自驾旅游的孙贤婷女士参观完贵州公路传承馆后说:“自驾到贵州的沿途大河大桥多,贵州交通很方便,公路非常好、风景也很美,贵州公路传承馆非常有历史感也很直观,能感受到中国基建发展快,国家也越来越强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