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9月来,在镇宁G354线乐纪至坝草段沿线,随处可见农户们正在加班加点地对种植成熟的火龙果进行分拣、称重、装箱,通过小货车沿着G354线运往附近市场进行售卖。“今年我自己家的火龙果成熟了,挂果情况还不错,主要是去往县城的乐坝路好走了,火龙果的运费也低了,直接到种植园购买的人也比往年多了许多,总之今年的总利润预估比往年多了2万”,镇宁县良田镇火龙果种植户陈开盛开心地对笔者说道。
坚持以人为本 启动治理开好局
G354线乐纪至坝草段是镇宁自治县火龙果、蜂糖李、芭蕉、百香果等重要农产品运输的重要交通要道。过去的G354线,由于地质、雨季等原因沿线容易发生不同程度路基垮塌侧移、边坡落石、路基沉陷等灾害,导致部分路段半幅、全幅路基破坏,严重影响公路运输安全和通行效率,给当地老百姓的生产生活带来了不便。2022年11月,安顺公路管理局启动G354线K1651+500~K1704+740段灾害防治工程项目,全长53.24公里,该项目始于镇宁县乐纪村,止于坝草村,沿线途经岜仙、六马、板阳、纳马沟、岩脚、杨柳井、良田、纳岜、坝坪等10余个村寨,主要实施内容包括边坡新建抗滑桩、框架锚杆防护,恢复损毁路基挡墙等。今年10月治理项目基本完成,极大改善镇宁县该路段沿线各乡镇的安全出行环境,让老百姓的“堵心路”提质成为“顺心路”。
聚焦施工安全 严把工程质量关
G354线K1651+500~K1704+740段灾害防治工程项目主要有18个施工点,面对地质条件复杂、施工点分散等情况,安顺公路管理局抽调专业技术骨干组成项目业主办,认真梳理细化施工方案,优化人员资源配置,积极对接镇宁自治县交通运输局和各乡镇政府,保证项目顺利实施和推进。项目业主办强化施工监管,不定期对沿线各个施工点进行安全专项检查,当场要求整改完毕,并通过在重要施工现场安装高清摄像头,利用远程实时监控、腾讯会议等方式进行安全督查24小时全覆盖,有效地制止了施工现场的违章指挥和违规作业,及时排除了项目安全生产隐患。
为了进一步保证项目工程质量达优评先,项目业主办采取“四步走”方法。第一,制定工程质量目标。针对工程规模、特点及要求,编制详细的工程质量控制目标。第二,建立完善的责任制度。根据工程质量目标,完善责任制度,落实责任主体。第三,严格控制建设原材料及施工工序。原材料进场必须报验,材料进场后,报验合格的材料才能使用。施工过程中,对重要施工工序进行记录拍照,建立施工工序检查记录台账,保证施工工序的质量控制。第四,加强多部门联合。加强工程质量监督管理联合队伍建设,积极与贵州省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四支队进行对接,加大对项目质量的监督管控,依法治理项目建设中存在的质量问题。
敢于直面困难 勇于技术创新
此次灾害防治工程项目,由于复杂的地质土层自身稳定性较差,如:岩层脆弱、结构复杂度等,同时由于地质原因变化产生新的地质灾害,给现场施工带来较大难度,也给项目各方参建人员带来不小压力。安顺公路管理局联合贵州大学在该灾害防治项目4号施工点上创新性地提出使用笼芯囊锚杆。该笼芯囊锚杆技术应用主要采用了“底层锚杆”的概念及力学特点。锚杆底部有一个锚底结构物,锚底结构物可以提供强大的锚固力。相较于普通锚杆,底层锚杆有着防腐性好,抗拔力大、安全性强等诸多优点。项目建设过程中,参建各方因地制宜提出的技术微创新起到群策群力的作用。
由于普通国省干线路基宽度有限、沿线住户较多,人工挖孔过程中边坡不稳定,边坡体随时有下滑垮塌的可能,从而淹没孔口存在安全隐患。经过综合研判,管理人员提出在人工挖孔桩孔口设置一活动刚性盖板,用软连接方式将盖板与边坡体连接并以此打开孔口,若边坡体发生滑移、垮塌,连接失效及时把盖板关闭孔口,坍塌体不灌入孔桩内,确保桩内施工人员不被掩埋,同时保证有充裕时间进行救援。
“任何困难都是挑战,也都是机遇。通过对灾害防治项目的建设管理,进一步地提高了工程技术人员的专业能力和创新思维,对公路事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前进动力。”安顺公路管理局养路工程科罗肖说道。
“明年的蜂糖李肯定能卖上一个好价钱!以往,我们从六马将蜂糖李运往市区,最担心的就是山体滑坡、垮塌等导致道路中断,给种植户们带来了不少烦恼和担心。现在这条路治理好了,村里种植户干事创业的信心更足了,外出求学的孩子们出行也更加安全便捷,乡亲们的生活肯定也会越来越好,我发自内心地感谢你们。”六马镇板阳村吴主任激动地对G354线灾害防治工程项目高级工程师鲍安学说道,站在他身旁的几名村民代表也连连称赞并点头感谢。
现在的G354线乐坝路段,随处可见来来往往的游客和果农驾车行驶其中,畅通无阻,这是一代代公路人秉承“一切要为人民打算”的服务宗旨,不忘初心,继续勇往直前,当好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开路先锋的最好实践!
G354线地灾治理点挡墙施工 吴健摄
施工完工后的抗滑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