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贯穿南北,一桥连接“平织”。
S212线平坝过境段起于平坝区斯拉河大桥(平坝区与织金交界),止于平坝区与西秀区界(挖沙坡),是天织公路的必经之路、是乌江南源,全长6.18公里,青山如黛、绿林成荫,犹如一条湛蓝色腰带,蜿蜒于层层山峦间,飘到斯拉河旁,伴着匆匆的河水驻足眺望,欣喜之余邂逅了如今的斯拉河大桥。从此,平坝和织金两岸的距离不再遥远,正是这样的连心桥、致富路,让沿线人民有了新的期盼,也为当地的经济发展带来新希望。
近年来,平坝公路管理段积极实施路域环境改善工程,联合多方融合发展,为公路发展添动能、注活力,切实打造“畅安舒美服”的多彩贵州路。
家门口的便捷路
精化细化抓重点 打造平安放心路
S212线修建多年,岁月在它的身上留下了许多烙印,加之重载车辆逐年增多,基础脆弱,其承载力和通行力每况愈下。为提高道路的保通保畅能力,平坝段“对症下药”,在公路的精细化养护方面下足了功夫。对于危险路段,找准病因,及时做好边坡加固和预防性处理,全面提升了公路通行能力和交通安全保障能力;对于易积水路段,打造标准化水沟、搭接边沟盖板、疏通排水涵洞等,以多种形式筑牢安全防线,切实提高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和幸福感;对于小修保养,积极推进科研成果转化,全方位应用“四新”技术,在路面修补中勇于使用新材料、新工艺,提高管养质量;对于道路巡查修补工作,无论是烈日炎炎或是雨雪霏霏,道路巡查从未间断,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并做好日常保洁,保证路域环境安全整洁,真正让人们行得安全、村民住得舒心。
多方联动协管养 打造绿色生态路
平坝段补齐公路管理短板,以公路为圆心坚持公路“共建共享”,协同沿线村党支部、客运公司、村民群众,共同签订互助协议、建立互通群,在事故多发路段设立警示标志,多渠道获取事故信息,切实提升应急事故处置效率。在与沿线村党支部签订协议的过程中,一位村民说:“这几年来,这条路越来越平、越来越美,出行方便多了,路上也热闹了不少,希望家门口的路能越来越好,你们放心,我肯定尽力保护好自己家门前的这条路!”
家门口的满意路
道路畅通以后,煤矿业的发展也蒸蒸日上,但煤灰也曾严重污染路面,每每遇到运输煤炭时,这里就形成了行走的“沙尘暴”,沿线村民大门紧闭,苦不堪言。为彻底改变这种状况,近两年,平坝段实施了S212线路面结构性修复养护工程,处治病害路面、开挖边沟,对沿线路面标线进行重新补划、实施波形护栏安装及喷漆工程。在日常养护中对沿线波形护栏进行多次清洗,对道路及周边环境进行全天候养护,保障行车安全的同时也起到了美化路面的效果。同时,坚持绿色养护工作,合理规划S212线两侧的绿化种植,对原有绿植进行修剪、养护,全面提升公路“颜值”。现今,“煤路”已经完全改头换面,原来坑坑洼洼的黑色通道已不复存在,周道如砥,一路一景,呈现的是一条平坦、整洁、美丽的致富大道。
资源融合齐发展 打造人民致富路
道路通,百业兴,这是S212线最直观的价值体现。斯拉河两岸的乐平镇和上坪寨遥遥相望,两岸百姓常年以种植水稻、玉米、油菜为生,由于没有快速便捷的通道,影响了出售的效率,加之老桥常年破损严重,人民群众便越发忧愁。正是这一份份忧愁牵动着公路管理部门的心,2018年9月,斯拉河大桥危桥改造工程正式开工建设,2021年7月,项目在保质保量、无任何安全事故的前提下顺利竣工,项目的建成对沿线的经济发展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现如今的斯拉河大桥巍巍伫立于两岸山峦之间,笔直的大桥与清澈的河流纵横相交。“自从路好了,来玩的游客更多了,钱包更鼓了”,这是S212线沿线村民最直观的内心独白。2022年春节期间,前往斯拉河游玩的旅客高达上万人,这里逐渐演变成了观赏美景的打卡之地,也因此引来了更多餐饮业的发展机遇。
斯拉河大桥
除此之外,S212线沿线绿化效果非常显著,可以达到“一条大道、两路风景、三季有花、四季常绿”的效果。春天,片片树林争先斗艳,沿路的花草植被令人心旷神怡;夏天,一条条绿色长廊中间贯穿着一条湛蓝的腰带,相映成景,绿不断线,美不断链,微风袭来,枝叶摇曳,为炎热的夏天带来缕缕清凉;秋天,沿线村民的院子里一片金黄,黄澄澄的玉米地与远处的群山遥相呼应,亦真亦幻,如诗如画。
贵州因路而兴、因路而富、因路而美。在接下来的发展中,平坝段将切实提升精细化管养水平,加强“同心圆”建设,以“共建共管”推动公路高质量发展;持续创新管养模式,打造高质量旅游风景道,让路旅融合取得突破性进展;继续完成公路绿化工作,让公路绿意更浓,切实打造“畅安舒美服”的路域环境,共享多彩贵州公路发展新红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