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 公路子站 » 安顺公路管理局 » 新闻中心 » 行业文化

情系公路 银色增辉 | 韩瑄:心中有党 永不褪色

字号:[ ]  [我要打印][关闭] 视力保护色:

今年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两路”精神10周年,也是川藏、青藏公路建成通车70周年,时光荏苒,精神永存,在这样特殊的日子,我拜访了一位参与两路建设的老人——韩瑄,他是一名老兵,又是一名公路老人,更是一名拥有着75年党龄的老党员。当我坐在韩瑄爷爷的身旁,聆听他的子女们讲述他曾经的故事,我不由得想起诗人北岛曾经说过的“一个人行走的范围,就是他的世界”。他的这一生就如一条路,从成长到参军,到最后投身公路事业,每一步都写满了命运的诗行……

韩瑄入伍参军时的照片

1928年9月22日,韩瑄生于河南省南乐县寺庄村韩家胡同一个普通农户家中,他是家里唯一的孩子。9岁时开始读私塾,熟读四书五经、三字经的他是私塾里最好学懂事的学生。后因发生旱灾,加上日军入侵,韩瑄便无法继续读书,只得跟着叔父学习算盘,聪明的他很快便学会了打一手好算盘。1947年,韩瑄决定当兵参加解放战争,虽然当时的政策是若家里只有一个子女则可以不当兵,但他毅然决然选择参军,他说“如果人人都不去当兵,谁来保护我们的土地”,他的父亲也十分支持他。于是同年9月成为了中国第三野战军一纵一师二团一营一连的一名战士。随着部队渡过黄河参加战争,一路从开封打到商丘,他回忆那段时光“除了行军,就是打仗”,甚至在行军时,疲惫至极的战士们练就了一个拉着一个一边睡觉一边走路的“本领”。1948年,韩瑄参加了睢杞战役,此次战役战况惨烈,整个排最后只剩下了韩瑄和另外两名战友,韩瑄将受伤的战友背到安全地带后又返回到战斗中,自己被炸得全身是血也全然不顾,哪里出血就用绷带简单包扎,继续投入到战斗中。直到后来医疗技术发达,在照CT时才发现他的眉毛上方的额头处、肋骨里、脚后跟都残留着战斗时的弹片。这些弹片就如特殊的“勋章”,嵌在他的身体里,融入他的血肉,陪他走过悠悠岁月。

1949年11月,出于对共产主义事业的坚定信仰、对国家和人民的深沉热爱,韩瑄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不久后因旧伤复发不能再战斗,便转到西南军政委员会交通部公路局交警大队任职,在这里,他迎来了两个选择:修公路或是修铁路,他选择了公路,于是到西南交通部雅安工程处川康大队参加工作,从此,韩瑄正式与路结下了一生的缘分。

1953年,韩瑄所在的工程队进藏修桥。一个在平原地区成长的人,身处海拔3437米的二郎山,面对高原缺氧、天险阻隔、物资匮乏等不利条件,他的心中始终呐喊着“共产党员先上!”,这句话简短而有力,如同一道闪耀的光芒,刺破了困难与黑暗的阴霾,他靠着简陋的工具,以“让高山低头,叫河水让路”的英雄气概开始了征程。一次,工程队修建了一座临时的过路桥,韩瑄站在这座桥上指挥车辆通行,当所有车辆通行完毕后,他正准备离开,一只脚刚踏上土地,另一只脚还在桥上,桥便轰然坍塌,一名眼疾手快的战友一把拉住了他,这才没有掉入险峻的峡谷之中。在这样艰险、恶劣的环境下,随时都有可能牺牲自己的生命,然而十几万各族筑路军民却喊出了“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口号,正是因为他们怀着不怕牺牲的大无畏精神,对理想矢志不渝、对事业勇往直前,才创造了世界公路史上的奇迹。

1962年韩瑄来到平坝,在安顺总段平坝养护段担任支部书记,后在清镇段担任副段长职务。他在工作岗位上继续发扬着一名共产党员忠诚担当的优秀品质,在条件不够发达的当年,为了清楚地了解路,他均是以步行的方式查路:他背着一个包,从安顺与平坝的管养交界处一直走到谷豹,仔细记录道路的情况以及存在的隐患,常常一走就是一整天,所管养的路上哪里有一块石头,哪里有一个涵洞,他都一清二楚。他一心都扑在工作上,常常顾不上家庭,顾不上自己,大女儿告诉我们,她小的时候常常喊不出爸爸两个字,这个词语对她来说十分陌生,韩瑄为了工作,哪怕办公地点离家很近,他也因为忙碌常睡在办公室,后来虽然能够每天回家,也是披星戴月,早出晚归,旧疾缠身也不曾懈怠。就这样,韩瑄在工作上兢兢业业,甘于奉献,将公路建设养护的“接力棒”传至一代又一代公路人。

1989年离休后,韩瑄依然尽自己所能去做力所能及的事。邻里同事哪家有事他总是第一个出现帮忙;即便离开工作岗位也依旧关心和支持公路事业的发展,经常为安顺公路的建设发展建言献策;同时继续发挥老党员的余热,作为支部的小组长,在没有固定学习场所的情况下,经常组织党员到家里学习,用实干担当诠释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

韩瑄获得的勋章

不知不觉两个小时过去了,我们听完了韩瑄的子女们凭着零碎的记忆叙述了他的这一生,也许不够完整,但足够令人敬佩。这位已经96岁高龄的老人目前虽然无法清晰表达自己的想法,但是当我与他对视之时,我仍旧能感受到他眼中的坚毅以及为党和公路事业继续奉献的心愿。“我老爸的这一生,很平凡,只有公,没有私。”大女儿在临别之际这样说道,我想,平凡和伟大从来没有万里之遥,韩瑄在国家危难的时候毅然参军,在国家发展的时候践行了“我是一块砖,哪里需要往哪里搬”,在工作中,他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什么是责任,什么是奉献。从前,他的世界很大,走遍大半中国,在不同的地方战斗过,奋斗过;后来,他的世界很小,用脚步丈量那几十公里的路,路在心中,无怨无悔。韩瑄,他是一位高尚的革命之路建设者,也是一位朴素的公路人,他将整颗心都铺在了大地上,让自己有限的生命沿路奔跑出了无限的长度。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