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贵州公路史》记载,黔滇公路是通往云南的要道,属京滇公路的末段,始建于1927年,历时10年始与云南连通。在抗日战争爆发前一年,黔滇公路作为当时连接中国唯一一条陆上国际通道滇缅公路的路线开通;抗日战争时期,黔滇公路承担了运送海外援华物资的任务,成为连接前线与滇缅、滇印公路两条国际大通道的桥梁和纽带,对抗日战争最后夺取胜利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一晃96年过去了,这条曾经承载过战争重压、历经硝烟烽火、见证抗日战争历史性胜利的320国道,会不会因为高速公路的出现,而被人们遗忘?答案显然是否定的。前不久,笔者从黄果树瀑布出发,沿着黔滇公路一路寻访至北盘江畔,从它的身上,我们不仅可以瞻仰厚重的公路文化,触摸清晰的时代印记,还可以体验沿途绝美的风景和淳朴的民风民俗,感受完美的交旅融合和兴旺的产业发展。
贵州解放前夕,作为黔滇公路重要组成部分的灞陵桥被国民党军炸毁后,在距离灞陵桥约2公里处修建新的坝陵桥,成为320国道的一部分。桥梁结构为经典的3孔10米跨径石拱桥,下部构造为重力式2墩2台。桥梁全长48.1米,跨径总长33.2米,桥面全宽11米,桥梁荷载等级为公路-Ⅱ级。
20世纪70年代,贵州省实行沥青路面改造,320国道作为贵州省第一条油路通过安顺。时任安顺公路总段长曾广雄告诉笔者,“当时改造用的河沙、碎石需要从东海运过来,刚开始的试验路段都只是一段一段的修,不同的配合比、不同的施工方案,哪一段质量最好,总结经验然后再铺开。”当时320国道改造时没有沥青,只有煤焦油(渣油),需要冷铺。“喷枪喷过后,撒一层沙子用喷枪再喷一次,再铺一层沙子,再用压路机压实,再撒一层细沙,再让行车碾压成形。” 曾广雄回忆起改造320国道的画面,心里满满的自豪感。是啊,320国道在他们这一辈老公路人的手中一层一层、一段一段全部被铺筑成沥青路面,能亲身参与改造,怎能不自豪?
20世纪90年代末,安顺公路管理局按照1998年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路法》相关规定贷款修路、收费还贷。修哪里?安顺公路管理局首选就定在320国道大坪地至关岭路段。经过近15个月的施工,昔日路基宽度只有6.5米的黔滇古道,已变成一条路基宽度8.5米的二级公路盘旋在崇山峻岭之间,2000年5月1日正式投入运营,同时收取车辆通行费偿还贷款。至此,安顺地区利用贷款修路、收费还贷方式修建的第一条公路正式投入运行。2011年6月1日,贵州省政府还贷二级公路收费全部取消,320国道收费站点全部撤除。
沿着时间的轨迹,2016年,320国道顶云至盘江桥段被纳入全省“畅安舒美示范路”创建项目,从三级公路提等改造为二级公路。安顺公路管理局契合贵州“大扶贫”“大交通”发展契机,注重路域环境融合设计,与路域特色文化相结合,老路弯道截弯取直,废弃老路面积多达8万平方米,其中有7.5万平方米被灵活利用于公路绿化,真正实现“一条大道,两道风景、三季有花、四季常绿”;在公路旁增设盘江桥观景台、避险车道以及安装护栏、施划标线等,公路通行能力和服务水平大大提高;施工中积极推广使用基层冷再生、同步碎石封层、钢波纹管涵、水泥稳定碎石大厚度一次成型等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有效提高工程建设的科技水平,降低成本,提升工作效率,确保公路工程建设质量。公路的升级改造,对于关岭县拓展城市发展空间、关岭地质公园的旅游开发以及带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起到重要的作用。
近年来,安顺公路管理局对道路两旁实施绿化提升、节点改造,进行细节优化和文化植入,打造畅安舒美的国省干线公路,在历次公路国评检查中均作为重点检查路段,得到国评组一致好评;加强公路养护管理,进一步整合路域资源,引入社会资本在沿线公路用地栽种中药材,带动经济的同时美化绿化公路,切实将公路发展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展示美丽公路新面貌。如今的320国道,路面平整,优良率达100%;交安设施、路域环境不断完善,服务设施、“新技术”养护逐步升级。
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安顺公路总段工程队的三轮压路机进行路面压实作业
2016年320国道关岭顶云至盘江桥公路完成改造
如今的320国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