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我要表明我选择这本书的初衷是多么肤浅。正因生活中种种琐事忧心顿感百般不幸,多愁善感到累觉不爱,无数个夜晚盯着手机的时刻,我无意间刷到的《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这本书的推荐。书名读来那么勇敢、那么坚定,心想这一定会是一本不错的心灵鸡汤读物。
然而,当我开始阅读这本书的时候,先是因自己狭隘的心胸蒙羞,再是被这本书的作者塔拉·韦斯特弗的一生深深地震撼。
作者塔拉原生家庭的血雨腥风,不但没有没有击溃她,使她埋怨亲情的缺失、怨恨生活的无情、抱怨命运的不公,反而是一场漫长的自我救赎和重塑。作品字字泣血地向我们讲述了她的成长及蜕变经历。
塔拉的父亲是盲目的宗教追随者,他扭曲的认为医院、学校等公共政府机构都是魔鬼一样的存在,致使塔拉和哥哥姐姐们无形中也对医院和学校产生了恐惧,导致一接触到它们及相关工作人员就会产生“总有刁民想害朕”的病态心理。塔拉的母亲是个女巫似的接生婆和治疗师,善嫉妒、迷信且没有主见,对于丈夫的固执和偏离正常轨道的行事方式她总是默认着,即使听到有着暴力倾向的儿子肖恩在厕所殴打女儿塔拉也从开始的难以置信发展到后来的置若罔闻。对于家里共发生过的两次车祸和两次严重烧伤,哪怕子女包括自己断胳膊断腿,烧伤到面目全非,都拒绝送医院抢救治疗,让人触目惊心的伤口处理全凭意念和自创的草药医治。他们认为就算自己医治无效也是上帝的主宰,绝不违拗上帝的旨意。
我清楚地记得作品中塔拉第一次去到公共机构学习时,父母亲的极端恶劣的摒弃态度。他们对儿女近乎疯狂偏执的压制,当然不容许反抗和衍生出自我的思想。庆幸的是,在受尽有着暴力狂躁型人格的哥哥肖恩,以变态的爱的名义无数次的厮打和压迫时,塔拉也受另一个哥哥泰勒的潜移默化的影响,她开始了自学,终于在17岁那年第一次踏进了学校的教室,仅用了5年时间就从一无所知到获得大学学士学位。随后她又获得盖茨剑桥奖学金,同年获剑桥大学哲学硕士学位;接着,获得哈佛大学奖学金,成为访学者,取得剑桥大学历史学博士学位。
在整本书中,塔拉对于她个人在求学路上的所有努力和付出只是轻描淡写地提及,更多是在记录和表达新旧观念和认知的碰撞冲击以及亲情情感上的失与得。或许有人认为,她的求学之路不乏天才领悟力和旁人难以企及的运气,那么你错了!
一个童年由垃圾场的破铜烂铁筑成,从未去医院看过医生,从未踏进学校一步,甚至每天被父母压榨劳动力到身体已不属于自己,甚至闲暇还要被哥哥无故打到鼻孔贴着地面出气的小女孩,她能有多少运气?直到泰勒的影响给了她救赎,她凭借自己的坚毅及坚忍,无数次与父亲的教义、母亲的愚昧和其他兄弟姐妹的麻木做着看似不可能的斗争,举步维艰,让自己经历着漫长的蜕变并最终熠熠生辉。
塔拉并不幸运,上帝甚至关闭了她生命里所有的窗。在感受到她字里行间流露的迷茫、自卑、压抑、恐惧和绝望后,又惊讶于她经历过浴火重生的涅槃后咬碎牙齿的坚定,她硬生生的把自己活成了一道光。
其实,人生没有那么多的“emo”,无非就是想得太多做得太少,想去做一件事情因能力不足怕这样怕那样,恐惧生活中的困难和压力,然后又耻于自己的怯懦无法做到像别人一样乐观、坚持、勇敢的态度面对生活。
幸运也并不罕见,只要还能呼吸、还能脚踏实地、还能见到明天的太阳,就有像塔拉一样从童年的破铜烂铁堆里爬出来逆风飞翔的可能。
一审:吴梦秋
二审:武洪江
三审:赖 郁









贵公网安备 52011502001202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