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 公路子站 » 毕节公路管理局 » 新闻中心 » 行业文化

​悦读丨《麦田里的守望者》读后感

字号:[ ]  [我要打印][关闭] 视力保护色:

当我再次翻开《麦田里的守望者》这本书时,仿佛看到了过去的自己,淡淡的书香带着青春的气息扑面而来,夹着微风从窗外带过的桂花香,将我带回到了那个充满迷茫、探索与叛逆的年代。塞林格笔下的霍尔顿,让我看到了自己的影子,也看到了许多和我一样曾经经历过青春期挣扎和迷茫的小伙伴们的影子,我们都曾想与世界对抗,都曾渴望能够得到一片属于自己的净土,这是属于大多数人青春期的内心世界,引起了我的强烈共鸣。

霍尔顿一个十六岁敏感而又善良的少年,他就读于一所号称只培养出类拔萃的人才高校,自己成了学校里罕见的问题学生,不仅打架抽烟、脏话连篇,还愤世嫉俗,他无法忍受虚与委蛇,认为自己生活在一个处处充满假象的世界,不愿意参与其中。霍尔顿只能用粗俗的外表来隐藏自己向往美好单纯的灵魂。他渴望朴实和真诚,厌恶虚伪矫情的圆滑世故。他的内心是纯净的是孤独的,他看到社会的种种丑陋和虚伪,他感受自己的孤独和迷茫,好像身处巨大的深渊,在不断地探寻出口。

终于,霍尔顿开始逃离,他四处寻找着自己的精神寄托,离家出走在纽约街头游荡,寻找属于自己的自由。他在外面的世界看到更多形形色色的人、不同的生活方式、不同的价值观,多样的世界里也看到了自己的影子,不断地试图寻找到属于自己的定位,尝试去理解这个复杂多变的世界,尝试去接受世界的不完美。

霍尔顿的反叛不羁,甚至最后的妥协,无不是我的挣扎与抗争,我们好似典型的中二少年,有着矛盾的性格和情绪,无能的愤怒或焦虑,有时候都会自我怀疑“你怎么知道自己不是一个伪君子?”,无差别地讨厌世界,包括不愿被同化却也难以免俗的自己。他的内心世界恰好反映了我们正在经历的磨砺和成长。我们都不喜欢有些看似不可动摇的规则,不想与世界为伍,不想假模假样地活着。然而,我们束手无策,既离不开世界,那就学会适应、学会妥协,这是经历的蜕变,也是成长的代价。

霍尔顿最终并没有找到他的净土,我也一样被束缚在世俗的囚笼中,但我依然渴望自由、渴望独立,试图用自己的方式去解读这个世界。因为我知道,生活并不是一场可以随心所欲的旅行,需要我们去面对、去接受、去改变。在心灵的深处依然留有一片属于自我的净土,那是谁也无法染指的纯净区,那里没有一个成熟人的标志“为了某个理由而谦恭地活下去”,这是霍尔顿及我与自己的和解,属于我们的成人世界。

《麦田里的守望者》于我而言是一本对成长、对人性、对真实探讨的书。它让我认识到每一个人都在努力地成为自己的守望者,寻找自己的那片麦田,那里有真正属于自己的净土,我们会成为善良与纯洁最后的守望者。我们要勇敢地面对世界,即使迷茫也不轻易丢失自我,接受不那么完美,但永远守护真实和美好。

编辑:吴 璟

一审:武洪江

二审:聂大群

三审:汪应明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