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黔山秀水间,路是通往幸福的见证。都匀公路管理局积极践行“1234”工作机制,秉持“目标导向、优质安全、创新引领、服务民生”原则,持续推进高水平建造和精细化管理,在黔南的千山万壑中精雕细琢、管养并重,织密内外畅通、主次衔接、平整宽阔的公路路网。
发展“出新”:坚持向“质”发力
近年来,都匀局围绕“四新”主攻“四化”,2024年已高质量完成G552线罗荸公路改扩建项目,2025年实施G321线甲猪、G321线云甲、G210线龙四、G210线港沙4个公路改扩建项目,里程约为93.18公里,预计今年完工3个项目,覆盖6个县9个乡镇18个村寨;即将启动G655线、G356线等4个公路改扩建项目,里程约为108公里,辐射带动都匀市、荔波县、罗甸县等区域经济社会蓬勃发展,以实际行动增进民生福祉。
G210线龙四项目边坡框架防护完成施工。
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为有效推动项目建设前期工作,都匀局成立由分管领导挂帅、技术骨干组成的工作专班,建立健全项目管理核心制度,构建“严管善治、齐抓共管”体系,让项目管理有章可循、有据可依。
“为保证项目建设如期开工,我们联合地方相关部门实行‘集中办公、清单管理、挂图作战’的方式,创新建立‘双调度’机制,采取每周一调度、半月一总结的形式,专班专人盯办关键环节,集中攻克跨部门协调事项,目前土地手续报批工作正在有序进行。”都匀局项目科工作人员张鸽介绍道。
在项目建设过程中,都匀局秉持质量为本理念,在智慧管控、安全管理、质量控制、绿色环保、科技创新等环节下足功夫。在特殊路段应用抗车辙剂或高模量外掺剂,采用高模量沥青、Superpave高性能沥青路面等新材料、新技术,应用“小凳智巡”云端一体化巡检设备进行参数智能识别,推动施工标准化、工艺精细化、管理信息化。在美化路域环境方面采取就近复绿或调运复绿等方式对废土方进行“二次利用”,达到循环利用、为民服务、生态保护“一举三赢”目的。
在G321线甲猪项目上,把“册三”文化融入项目建设全过程,由参建单位进场党员共同成立临时党支部,统筹推进项目建设安全、进度、费用等工作,实行廉洁文化进工地“110”工作机制,因地制宜打造“清廉廊道、警钟阁、清风书苑”等廉洁文化阵地,实现支部建在项目上、党旗插在工地上,全力打造优质、高效、文明、安全的公路廉洁工程。
致富“上新”:坚持向“融”转型
公路一头连着经济发展,一头连着民生改善。都匀局合理利用裁弯取直形成的可利用空间,设置地方农副产品售卖点,科学规划人行步道、停车区、休憩凉亭等便民服务设施,让黔南各族人民群众的开放路、致富路、希望路走得更加宽阔。
G552线罗荸公路是罗甸县通往黔西南州望谟县的主要国省干线,项目建成通车后,方便两地群众交往交融,大力推动火龙果、脐橙、山羊等产业发展,掀起当地特色生态旅游热。
“原先路况条件有限,每到水果成熟季,不方便运输现摘的新鲜橘子。现在公路又宽敞又平坦,我们销售渠道变得多样化,收入比之前增加了不少哩。上个月,我和家人商量着盘下了一片果园,又添置了一辆小货车方便送果子。”罗甸县返乡创业的小蒙高兴地说道。
都匀局依照“十五五”前期规划,找准发展定位,坚持守正创新,大力探索“公路+”融合发展模式,拓展公路服务外延和内涵,通过“公路+农业”“公路+旅游”等双轮驱动,持续巩固“贵定云雾贡茶”区域品牌品质,有效助推惠水“好花红”文化旅游产业发展,为县域乡村振兴和经济社会发展安上新引擎,助力大山好物、农特产品走出去,吸引外地游客走进来,让百姓“钱袋子”鼓了起来,脸上的笑容多了起来。
服务“焕新”:坚持向“民”而行
国省干线公路是助力乡村振兴的关键支撑,也是牵动民心的“神经末梢”。近年来,都匀局聚焦利民惠民之事,努力实施好公路改扩建项目建设,以路连通民心民意,以路服务民生大局。
“在甲猪项目上,为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出行需求,经认真研判,将惠水县岗度镇、摆金镇城镇过境段新线的宽度由原先的8.5米拓宽至12米,同时完善通乡公路的15处平交搭接,规划增设15条便道,完成300米涉农水沟的搭接工作,加强新建道路与沿线涉农设施的融合共建。”项目业主办副主任刘正强说道。
施工中的G321线甲猪公路改扩建项目。
在龙四项目中,为保障沿线群众的出行安全与便利,都匀局在三处关键节点规划实施约73米的搭接道路建设,对部分区域村民院坝进行抬高处理,以优化排水条件,确保住户排水顺畅。
“自从我到龙四项目做工以来,每个月都有工资,在家附近就可以补贴家用,孩子上学也不用担心了。”工人老王笑着说道。
2025年以来,都匀局实施公路改扩建项目建设,累计带动群众就业人数达2370余人,年人均收入达2万元以上。其中,有4个项目被纳入省公路局以工代赈调度,累计以工代赈带动务工人数532人。
此刻,在93.18公里改扩建线上,压路机正将碎石、沥青与黔南人民的期许层层压实。接下来,都匀局将推动改扩建公路与黔南特有的山水风光、人文风情有机融合,打造集自然风景、绿色生态、民族文化、乡村旅游等为一体的景观长廊,让公路“颜值”更高、“气质”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