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 公路子站 » 凯里公路管理局 » 新闻中心 » 行业文化

扎根公路上的“路二代”——记麻江公路管理段下司养护站站长罗佩和

 字号:[ ]  [我要打印][关闭] 视力保护色:


罗佩和是一名普普通通的公路养护工人,是扎根在公路战线上的“路二代”,七十年代初出生在麻江公路养护段贤昌道班,父亲是麻江段贤昌道班一名优秀的道班养路工人。一九九三年元月父亲罗成书把公路养护接力棒交到儿子罗佩和手中。子承父业后,罗佩和正式成为一名公路人,是植根公路的新生代。一直受父亲的影响,以父亲为榜样。那时公路全都是泥砂路养护,劳动强度较大。罗佩和成为“公路人”先后到过水头道班、大昌道班、下司道班等地工作,现为麻江公路管理段下司公路养护站站长。

不畏艰苦,平凡定位

接过父亲接力棒后就主动要求到麻江公路养护段较偏远的S309线上(之前称为G320线、麻兴线[麻江到兴义],2002年时改成S309线)水头道班。为了安心工作,又能照顾到家庭,他便拖娘带娃的驻进了水头道班。从此开启了一生的养路、护路生涯。公路行业特点本来是点多线长又分散,连点成线,由线设点,因此养护道班一般都建有在偏远山区,水头道班就是深山中的“道班”。那时水头道班是黔东南州与黔南州接壤,处在福泉县与麻江县中间,距离两边都较远,道班周边近10公里是没有村庄,而S309线是当时麻江至贵阳的一条重要交通要道,来往的大车重车较多,车流量很大,公路养护压力很重,罗佩和与同事们每天都忙于在路上,晚上回到家胳膊都抬不起来,坐下就能睡着。

“那时生活用品都得到十公里以外叫坝芒乡的小集镇去购买整个星期的生活需要。头几天吃新鲜的,后几天吃着红薯、洋芋和发黄的蔬菜,想要吃肉可以说是奢侈呀”罗佩和回忆着当时的情景说道,“那时的道班又没有交通工具,又是泥沙路,离坝芒乡又远,又不通电,没有冰箱,食物就不能长时间存放”妻子陆绍凤补充道。起初在煤油灯和蜡烛陪伴中家人还是有些埋怨,当看到罗佩和是早出晚归,浑身汗水,被晒得黑黢黢的,回家就瘫坐在凳子上,有时饭都没吃上就睡着了。在与养护道班工人们接触时间长了,耳闻目睹大家的工作状况,久而久之,家人们也理解了,空余时间还主动到公路上义务帮忙,而罗佩和也只能眼巴巴看着妻子和孩子们跟着自己过这样的生活,心中便涌起丝丝的愧疚感。但是,为了公路养护事业和实现自身价值,罗佩和坚持并挺了过来,这一住就是十年时间。 

公路养护非常辛苦,晴天是灰尘满面,雨天时处处是泥浆,夏天是蚊虫叮咬,冬天时寒风扑鼻,扬锄时浑身是汗,挥把时全身是灰。当地人曾戏称道班工人“远看像捡破烂的,近看像烧炭的,走到跟前一看原来是养路的”。养路人从不向困难低头,凭着一颗赤诚的心,无私地实现着自己的人生价值。罗佩和在工作中虚心好学,养护作业上不断总结经验,不断探索,为提高养护水平,用心把自己锻炼成一名优秀的养路工人。就是这样一点一滴地积累下,在这个平凡的岗位上他一干就是27个年头。

精进业务,刻苦攻关

公路养护不仅是体力活,也需要文化知识,需要养护技术。认识到了这一点,罗佩和觉得自己文化知识和业务水平还很低,经验积累还不够,自己所掌握养护技术已跟不上时代发展要求,除了有效利用业余时间坚持自学文化知识和业务技能,更是积极参加省局或管理局举办的各类养护技术培训班来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那是边干边学,把理论知识同实践操作紧密结合起来,遇到养护中出现的难题,他就虚心向年长的同志请教。由于他虚心好学,记忆力好,又善于钻研,作业中很快就掌握了公路养护技术,得到老同志的认可。

业务精进终有报,在2010年代表凯里公路管理局参加在贵阳举办的全省公路系统“技术大练兵”比赛中,夺得全省第三名的好成绩;2015年代表麻江公路管理段参加在黄平举办的全局“技术大练兵”中拿到了第四名;2016年又代表凯里公路管理局在镇远参加全省“岗位练兵、技能比武”比赛中又夺得第三名的好成绩,被评为“岗位技术能手”。面对连续几次取得的好成绩,罗佩和不满足现状,更加严格要求自己,在养护作业中继续努力学习,不断掌握新的知识,加上自己吃苦耐劳的韧劲,使其锻炼成了能文能武的养路骨干。目前带领下司养护站这个老先进班组多次获得先进集体、十佳道班等荣誉称号。

罗佩和还多次受到管理局、管理段的表彰,多次被管理局年终考评中评为“优秀”等次,多次被授予“先进生产者”、“工会积极分子”等荣誉称号。多次被管理段评为“优秀统计员”、“优秀班组长”等称号。虽然罗佩和获得过很多的赞誉,但他在一份份荣誉面前,从没有停止过奋勇前进。更不会在同事面前体现出“优秀”的资本来,而是更加倍努力精进业务,认真去工作,用奖励和信任变压力为动力,竭尽全力地做好自己分内的事情。“只有把公路养护好了才是自己骄傲的本色”罗佩和如是说。不停地鞭策自己,不断地奔波在公路养护生产第一线。而他却像一头勤劳、忠实的老黄牛那样,默默地在黔东苗岭大地上耕耘着、奋斗着,保持着一方平安。

敢于尝试,勇于探索

在当上班长之后责任和担子都重了起来,全省要打造公路畅、安、舒、美,就更是对路、桥、树、标志牌等进行全面养护,要让公路成为一幅“画”来。在认识上也要求拔高,特别是环保意识,就得加强节能减排有效使用资源。在对如何养好公路并提高材料利用率、怎么提升工作效率并减小劳动强度等问题上,罗佩和总是在不停摸索,不断思考,并大胆的尝试。看到因路面滑移,无机械打毛底层,全部靠人工一锄一镐挖的时候,总觉得这样做不仅工效不高而且人还很累,能不能用一些机械来辅助完成呢?经过探索总结,他采用小型冲击夯改成了“打毛机”,受到了当时麻江段长袁守荣的首肯。在国家提倡节能减排、环保低碳的国家意识上,罗佩和看到路面破坏而挖除的油面层因为不好使用,到处乱丢时,他的心深深地被刺痛了,怎样变废为宝呢?他又陷入了深深的思索中。“用炒不行,那就改用锅焖”罗佩和深思着。从路边收拾丢弃的油皮后放在炒锅里,加少量的水,盖上盖子不断加热,一会儿一锅热气腾腾的油沙就出锅上路铺装了。这样不仅减少环境污染,还有效利用资源,受到了生产股技术员余贵华的好评,并在各班推广。

在行道树刷白的问题上一直以来都是靠人工用刷把刷上去,不仅脏、累、慢,还浪费了大量的材料、人工。“如何提高效率、降低成本?”罗佩和又开始慢慢的摸索,并大胆尝试着使用空压机来改装喷浆机。经过多次实验,最后获得成功,随后在全段推广应用。改良后从原来刷一颗行道树用时几分钟缩短到几秒钟,并且效果好,还节约了材料,减少了工时,还节约了不少资金。天道酬勤,有耕耘就有收获。罗佩和在工作上敢于探索和尝试,在技术提高上表现非常突出,在公路日常养护工作当中思路清晰,在工作遇到困难时也是总会想出解决的办法来,受到全段上下一致好评。

以班为家,亲爱同事

罗佩和深知公路养护要养护的不仅仅是“路”,说轻点是家庭生活的来源,说重点更是国家发展经济的命脉。认识到这点罗佩和就更是努力细心养好公路、护好公路,不仅是那份可敬的职业,更是那份沉甸甸的责任,要对得起国家工资,更对得起这份重托。他热爱这份职业,更呵护着路爱恋着班。平时除了工作时间在路上外,就连周末及出行在路上看到哪里道路有损害或堆积物,都要及时报告或提醒相关同志及时修复或自己随手清理。

如果说罗佩和对待工作是兢兢业业,任劳任怨,那么对待同事就是热情有加,不计较个人得失。他时常给同事以人情关怀,并时常邀请他们到家里来做客,拉拉家常,叙叙亲情,增进友情。用拉家常聊天的方式与同事们交流,既融合了同事们的感情,又提升了共同工作的信任,能更多地了解养护站里成员的想法,以便日后工作安排。对于班里年轻同志更是情同手足,对有些刚参加工作的同志出现不安心养护工作时,总是苦口婆心地开导。对不熟悉业务的总是热心把自己经验传授给他们,要让他们成为一名踏实的养路工,要让这些新同志感受到道班大家庭的温暖,使他们尽快的成长起来。对于老同志也关怀备至,每次总是把最累、最苦的活留给自己,对不完成任务的同志,总是积极帮助他们完成。

辛勤的汗水换来了丰收的喜悦,自己的奉献精神得到了全体干部职工的称赞。二十几年来的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精神、爱岗敬业的工作作风都深扎在公路上。虽没有轰轰烈烈的事迹,也没有惊人的壮举,但在平凡的岗位上始终一如既往地保持着勤恳钻研的态度,一丝不苟的作风。在平凡而艰苦的岁月中默默奉献着,把满腔的热忱和全部心血都献给了公路养护事业。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在今后的工作中,他还将继续积极工作,为公路事业的发展甘作一颗铺路石。罗佩和这种永远闲不下来的工作作风,那是对职业的崇高感、对公路事业的荣誉感和对大家庭的归属感。他知道榜样的力量,他知道感恩的意义,公路养护这份职业能让他有成就感,而他的这份责任又能在养护工作中体现出自己的人生价值,找到自己人生坐标。他常说“工作使我感到快慰、感到扎实、感到无上光荣”“无论多久,对于养路工这份差事,我依旧会一往情深地痴迷下去。”这就是一名公路养护工的真情告白,这就是罗佩和对人生和事业的诠释。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