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6日,2020年全省普通国省干线公路建设现场推进会在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锦屏县举行。
当天上午,与会代表观摩242国道(内蒙古自治区甘其毛都至广西壮族自治区钦州市)锦屏县境内的隆里镇华寨公路旅游服务站、井凉生态公路驿站、娄江、大同,来到绿树环绕的半坡公路文化驿站,参观公路文化,感悟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公路文化以及交通发展历程,纷纷赞其为:魅力释放的美丽驿站。
该驿站占地面积2000多平方米,是在原半坡道班基础上打造而成。为践行“创新、协调、绿色、开发、共享”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凯里公路管理局在242国道改扩建项目中,利用原三星线K111+100M处废弃多年的半坡道班进行改造,建成了半坡公路文化驿站及黔东南干线公路文化展馆。为使其“既要有颜值又要重内涵”,让更多人感悟公路文化以及交通发展历程,成为宣传公路行业文化的窗口。在设计和施工建设中坚持因地制宜,贴近自然、融入自然;实现基本服务功能,从服务旅游角度出发,营造文化氛围,在半坡道班的东西南北四个方位设置具有地域民族特色的木结构休闲亭,并分别取名为“修路亭”、“养路亭”、“护路亭”和“爱路亭”,四亭遥相呼应,为过往游客提供休憩之便的同时,如公路卫士般宣扬爱路护路,守卫路产路权,宣传和展示历代凯里公路人“匠心铸路、精心养路、爱心护路”的优良传统和行业精神。
半坡公路文化驿站的黔东南干线公路文化展览馆的主展厅分为七大区域及一间道班情景还原房,有浮雕壁画、电子查询台、图文展板、实物展柜、宣传片、两路人物介绍、荣誉墙等展示内容。两侧长廊则分别展示早期公路建设的马车、拖拉机等生产运输工具和施工养护工具。展厅内容以“传承行业文化,弘扬‘两路’精神”为主题,囊括了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公路交通的历史沿革、道班房变迁、道路变迁、筑路机械变迁、交通工具变迁、品质工程等内容,主要展现黔东南国省干线公路建设、公路养护、路政管理及由此产生的公路文化等。馆内一张张保留完整的精彩照片和有年头的实物,呈现了一代代黔东南州公路人刻骨铭心的历史发展瞬间和艰苦奋斗的征程,再现了黔东南州70年交通嬗变,展示凯里公路管理局的发展历程和成就。
据了解,1951年(三星线)三穗至星子界公路修复通车,并在三星线K111+100M处建立半坡道班,主要负责养护锦屏县城至天柱锦屏界牌K110-124段公路。为满足道养公路养护任务,于1987年,拆除原道班房,投资39116元,重新修建道班房,建筑面积为369M²,房屋11间。后对养护路段进行调整,负责锦屏高登林场至高田K108-K114共6公里,历任班长有姜开舜、蒋国舟、阮新桥、阮和平、胡振荣、罗成、向代和、王名浩。2011年高酿至锦屏酒厂油路改造完工后,取消半坡道班。1990年获凯里公路总段(现在的凯里公路管理局)“先进集体”称号,多次获天柱公路管理段“先进集体”“先进道班”称号。
目前,半坡公路文化驿站已经成为传承公路文化、增强发展活力、弘扬行业精神、增强文化自信,展示黔东南公路文化的窗口、爱岗敬业教育的基地和司乘人员的温馨小驿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