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前面:1928年4月,朱德和陈毅带领湘南起义的队伍,到达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砻市,同毛泽东带领的工农革命军会师,组成工农革命军第4军。不久改称中国工农红军第4军,毛泽东任党代表,朱德任军长。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地处罗霄山脉中断,是湘赣两省的交界,周围五百里都是崇山峻岭,地势十分险要。由于湘赣两省敌军的严密封锁,井冈山根据地同国民党统治区几乎断绝了一切贸易往来。根据地军民生活十分困难,为筹集粮食需要到六十里开外的茅坪挑粮。井冈山军民为了永远纪念朱德这种身先士卒,艰苦奋斗的精神,专门编了首歌赞颂他:朱德挑谷上坳,粮食绝对可靠,大家齐心协力,粉碎敌人围剿。
一个周末的早晨,孩子们在背诵课文,断断续续地听到一些文句,“1928年,朱德同志带领队伍到井冈山,跟毛泽东同志会晤”“……”“朱德同志也和战士们一道去挑粮,他穿着草鞋,戴着斗笠”……。听着怎么那么熟悉呢!这是小学课本里背诵课文《朱德的扁担》。一时就把我拉到孩提时候的我在诵读课文的情景,那是记忆犹新。
小时候在朗读这篇课文时,语文老师生动地讲解着这篇课文,深情地描绘着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场景,生活艰辛,斗争惨烈,但人们的精神非常饱满。所以自己在背诵这篇课文时特别的专心,就知道一定要背下。尽管如此,但还不知道用心去体会,去感知当时情景。现在再拿起来细读,慢慢去体悟,在那艰苦的条件下难以想象到当时景况。在那高涨情绪带动下,凭着坚定共产主义信仰,这种力量难能可贵,每一个都担着沉重责任。
正是因为有了这种坚定的信仰,幸福生活一定会到来的信念,已然成为当时人们的精神支柱,担着使命去战斗是人们存在的必然价值,更是努力奋进的方向。每个人心中都深深地埋藏着这个信念,有了这种念想,每个人都积极去奉献,主动去思考明天将向何处去。在这种精神力量的有力推动下,去抗争,去奋斗,去担当。担当是当时人们的一颗红心,每个人都承担着各自责任,为新中国建立去尽心竭力,感觉这是一种无限荣耀。为着心中目标砥砺前行,攻坚克难,用行动书写着时代新篇章,用责任奏出动人乐曲。
那个时代虽已远去,革命强音依然响彻耳际,它留给我们的是宝贵精神财富,和“落后就会挨打”血的教训。不竭的动力奏响着冲锋号角,东方的雄狮不再沉睡,亿万人民血洗前耻,世界依赖中国智慧,全球尽享中国方案。在红色革命档案馆中每当看到这些历史物件,声声爆火犹如昨日,时时都在警示着我们不忘初心,牢记嘱托。在血染的党旗上那是无数英烈的崇高理想,中国人民真心拥护的标杆,这面旗帜指引着中国人民在逆境中找到了前进方向,和崛起的动力。
今天的中国不是偶然,中国由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是历经几代人的抗争奋斗,是用鲜血换来的。在这成长和发展的过程中,多少仁人志士抛头颅洒热血,最终取得的成果。当中国人民选择共产党的时候,就是在实践中得到不断证明了的,这一选择是科学的,是明智的,也是历史的必然,“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党根植于人民,为民族谋复兴,“不拿群众的一针一线”,党依靠人民,人民离不开党,水乳交融的党群关系是鱼水情深。“挑起满满的一担粮食,跟大家一块爬山”,在人们心里朱德同志指挥前线打仗是总司令,生活中却是与大伙是同志关系。“战士们想,朱德同志工作那么忙,还要翻山越岭去挑粮,累坏了怎么办?”人们深深的爱戴和关切,军民齐心协力,一次次地粉碎敌人的进攻围剿。
当下幸福生活是来之不易,老一辈人的“扁担”是承载着历史责任,人民的希望。我们敬仰先辈们革命毅志,感恩先辈创造的宝贵财富,不该忘记初心和使命,牢记先辈的殷切嘱托,珍惜当下,感恩奋进。我们的党员更是要带好头,特别是领导干部要作好榜样,能在我们的岗位上也勇敢地标上我们名字,注解着那份责任和担当。扛在肩上“扁担”要敢于去付出,勇于去担当,挺直脊梁,工作一个接着一个干,任务一个接着一个担。
有时候听到一些人在埋怨时下不济,工作责任重,压力大,总感生活不幸,那是因为没有回头去看历史,没有认真学习,不去作为,没有担当,也没有用心去感悟。有的是但求无过,不求有功,得过且过。我们今天的生活当真是来之不易,要倍加珍惜,还要不断的去开拓创新,沿续着光荣的革命传统,扎实有力的不断前进。
我们在学习党史、新中国史及现代发展史时,不难发现社会主义优越性,党的凝聚力,那也是全国人民的向心力,党能够号召人民克服一个个困难,只要我们人人肩上的扁担都用心专心去担,社会主义中国将会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