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上书,四周一片宁静,只剩窗外细雨飘落时发出的轻响。
我甚至对自己的这种平静感到诧异,若是两小时前,我还在为小说中主人公的遭遇感伤。
低头不语,重新打量手中的书。淡淡的蓝色封面,上面只刚毅的书写了“活着”二字。便只是这两个字,却有着何种令人敬畏的力量?这股力量,是作者多少辛酸的沉淀,是多少悲剧的缩影。这沉重的几乎令人无法喘息的力量,却只静附于这薄薄的书本之中。
闭上眼,细细回忆书中的情节。这便也是我看书的乐趣之一,在看完之后回过头来慢慢咀嚼,却也能尝出不同的味道。
主人公有着一个很“旧社会”的名字:福贵,大福大贵。青年时的他确实很富贵,整日游手好闲,却过着阔绰的生活。吃喝嫖赌,囊括了一切阔少爷的秉性。还有一个具有一切旧社会妇女美德的妻子--家珍,贤惠、包容、孝顺。他活得很逍遥,很自在,没有目标,没有责任。 终于,嗜赌成性的福贵成了不折不扣的败家子,丢了所有家业,包括老宅子。他成了一个一无所有的人。福贵落魄了,也醒悟了,决定白手起家,他相信眼前的一切都可以改变,只要活着。 正当主人公和我都憧憬着新生活的开始时,梦想破灭了。为生病的母亲出去买药的福贵被国民党拉去做了壮丁。在战争中,生与死只在一线之间。活着,更艰难了。福贵游走于生死之间,在战火中,他活了下来。 再回家乡时,母亲已经去世多时,女儿因为生病成了哑巴,已懂事的儿子居然不认识父亲。命运总是捉弄福贵,为什么不幸总是降临。看着清贫的家,福贵成了一个真正的农民。不再幻想过去的锦衣玉食,不再对东山再起怀有希望。他开始为一粒米,一滴油算计。福贵成了一个丈夫,一个父亲。照顾妻子,抚育儿女,在艰难中活下去。
看到这时,我不得不停止了阅读。拿过一张纸巾,铺在脸上,然后仰起头,静静地靠在墙角。很快,纸巾已经湿透,一丝冰凉从脖子上划过……
不知多久过后,心情已趋于平静,便再次翻开那本薄薄的书。再往后读,却已没有了刚才的心酸,只感到一种莫名的平静。福贵有着太多的悲剧,喘口气的时间也没有。从父亲的去世开始,他失去了母亲、女儿、儿子、女婿,原以为能成为他唯一安慰的孙子居然也夭折了。
我想,福贵的心里和我应该是一样的。在经历了如此的生命洗礼之后,还有什么能颤动他的心?忽然想起当妻子家珍死去时,福贵与以往不同,显得那么的平静。或许有人说他已被生命摧残得麻木了,我却不这么想。他只是已对死亡无所畏惧,对痛苦熟视无睹。他并不再觉得这是一件令人悲伤的事,他的那种坚强,正是他对命运无声的抗拒。
到了末尾,只写道一个白发瘦骨的老人,与一头年迈的老牛在田间耕作。回想起开头,老人喊牛为福贵,又向着四周喊了家珍,凤霞,有庆…短短的几个名字,却包含了老人多少情感。当老人用平淡的语气讲述了自己在旁人看来悲痛欲绝的一生时,当老人摇头苦笑用平淡的眼神看向与他相伴的老牛时…我不禁对老人肃然起敬。命运不公又如何,老人用自己坚挺的背影向我诠释了这样一个道理——命运给予你的有价值的东西,只有活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