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超,1994年10月出生,中共党员,2014年9月考入凯里学院后携笔从戎到祖国最艰苦地区西藏军区服役,在部队期间恪尽职守、英勇顽强,被部队给予“嘉奖”奖励和授予“优秀义务兵”称号,2016年12月退役复学。大学毕业后于2021年3月在贵州省雷山公路管理段参加工作,现任贵州省雷山公路管理段工作员,2021年5月选派驻雷山县永乐镇开屯村驻村第一书记、工作队长。曾获得贵州省凯里公路管理局“先进生产(工作)者”、黔东南州乡村振兴“最美家庭”、雷山县委县政府党史竞赛“优秀个人”、贵州省普通高等学校“优秀学生干部”、凯里军分区民兵军事训练“先进个人”等奖励。
图1:村民代表向帮扶单位送上锦旗
驻村后,他时刻牢记为民服务之初心,主动担当振兴乡村的使命,始终胸怀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努力践行共产党员初心使命,厚植“俯首甘为孺子牛”的为民情怀,多措并举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充分发挥退伍不褪色的军人作风,永葆“两脚泥土展芬芳”的实干情怀,扎实推进乡村振兴工作;积极发扬青年干部担当精神,涵养“休戚与共尽其责”的奉献情怀,在工作上创先争优、在生活中发光发热,用自己实际行动诠释着青年党员干部的初心使命,在新时代中为助力实现乡村振兴砥砺前行。
展现党员风采 诠释责任担当
“我是农村人,村里人想什么我最清楚!”刚入职不久,身为年轻党员的赵超就主动向单位申请下基层,经单位研判,层层审批后,2021年5月赵超被选派到雷山县永乐镇开屯村开展乡村振兴驻村帮扶工作,任第一书记、工作队长。
图2:赵超(右一)走访了解村民家庭情况
驻村后,他时刻不忘为民服务的初心,始终牢记乡村振兴的使命,心系群众,走村串寨,总结经验,提升综合能力,耐心为民解读政策,虚心接受群众批评,用心为民办实事,真心为民谋利益。开屯村党支部组织力较弱,为提升村党支部建设,他走进村干部家中,细心谈话,帮助他们解决工作中的困难,带领村干部、村里党员到红色教育基地参观学习,坚定理想信念,并带头组建党员先锋志愿服务队,为村内留守儿童、老年人、残疾人等提供各种志愿服务。村委缺乏办公设备,他又马不停蹄地从多处筹集资金2万余元为村委购买电脑、办公桌、文件柜等设备。村里还有一些未硬化的道路,村民出行非常不方便。村民向赵超反映,他立即回应“我来想办法!”随后,他实地勘察路面情况,走访听取群众意见建议,积极协调帮扶单位,多方筹措资金。在他的精心组织下,带领群众投工投劳,终于打通全村“最后一公里”的通组公路。村里经济发展条件较差,为实现群众增收创收,他积极通过单位联系项目,组织村内剩余劳动力参与到公路修建养护中,累计承包公路修建工程3个,解决劳动力就业80余人次,为民创收13万元。为完成全村新冠疫苗接种,赵超自费买了一辆二手小面包车,将村里老弱病残的群众接送到村疫苗接种点,实在走不了的,他就背着去。村里残疾群众余奴果拉着他的手哽咽着说道:“感谢共产党,感谢政府!”
图3:动员群众到外省劳务就业增收
开屯村所在位置是雷公山旁的半山腰位置且地势极为陡峭,在时常性地走村串寨和繁冗的基层事务下,他曾在部队落下的旧疾反复发作。2021年12月,由于连续三天翻山越岭的森林防火巡查和不分昼夜的入户调查收入,再加上阴晴不定的天气变化,他的旧伤发作极为严重,身体最终不堪重负,倒在了工作岗位上。单位领导得知后立即派车将他送到医院治疗。经医院检查,他的腿部旧伤骨性关节炎异常严重,如若继续恶化将导致骨头坏死。医生告诫他要多卧床休息,尽可能避免一切活动,方能静养恢复。为了不影响工作,赵超仅在医院休息3天,便拄着拐杖,强忍脚部疼痛赶回工作岗位。单位领导和同事看着心疼,一致劝他回去休息,但他总是笑笑说道:“好歹我也是国防体格,扛得住,我可不能当‘逃兵’咧”。
以家庭为阵地 吹响乡村振兴号角
“疫情防控、医疗保险催缴、安全生产等工作任务重,不能因我而耽误,在家休息,我心里着急,回到工作岗位反而安心、踏实。”赵超朴实的话语让一旁的妻子吴夏妮看着既心疼又感动。在他的感染下,妻子吴夏妮放弃去大城市就业的机会,考入雷山县大塘镇人民政府,也和他一样成为了一名驻村干部。
图4:周末携手妻子走访慰问帮扶对象
2021年11月,赵超和妻子吴夏妮步入了婚姻的殿堂,这个诞生在乡村振兴道路上的小家庭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始终以百姓心为心,以百姓急为急,用实际行动诠释着“舍小家,为大家”的奉献精神。赵超每个月都会利用周末的时间,与妻子一同前往各自的帮扶对象家中开展走访慰问,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开屯村村民杨光金户居住在大山深处,交通不便,赵超周末便与妻子一同前往为其维修家电、水管等;陆成祥户由于家中粮库破损,暴雨时屋顶漏水导致粮食腐烂,他便自掏腰包购买米、油等生活物资为其送至家中,并积极向上级党委政府申请临时救助。
图5:到村内小学开展国防教育
在工作之余,赵超经常与村内青年学生打成一片,定期到村内小学为学生开展国防教育实践活动和基本军事技能训练,为他们讲述在部队服役的故事,增强他们的爱国意识,培养他们从小树立国防观念,积极发挥退役军人的余热。在他们心中,小赵书记不仅是生活上的玩伴,还是奋斗人生路上的好榜样。他所在驻村距离妻子驻村的地方相隔着40多公里的崎岖陡峭的山路,两个半小时的车程可谓惊心动魄。有一次妻子发高烧,他却由于工作抽不开身,直到晚上赶去看望时,妻子已经输完液退烧睡下了,看着妻子安好,他才又放心地连夜赶回村里。同为基层驻村干部,基层工作的沉重繁杂他们是清楚的,所以遇到这样的情况,他们之间没有埋怨,更多的是互相体谅与鼓励,以实际行动和担当诠释“舍小家为大家”的奉献精神,将时间与精力投入到工作落实上去。2022年5月,他们被评为黔东南州乡村振兴“最美家庭”;2022年12月,他们被评为雷山县“平安家庭”。
基层是事务最繁杂的地方,战晴天、斗雨天,“5+2”“白+黑”是工作常态,作为一名新时代青年公路人,他始终以实际行动诠释责任担当,为助力实现乡村振兴踔厉奋发、勇毅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