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70年代,为了建设大西南的骨干交通环线,打响贵州“三线”建设大会战,各行各业的人从全国各地奔赴贵州,身为党员的黄玉明听到这个消息,便主动请缨,带着黄庆三姐弟,从贞丰来到水城加入水城公路大队,成为一名一线公路人。
起初黄庆一家被分配到滥坝,父亲在工程队搞建设,母亲在道班上养护公路。那时候的水城只有一条老路,其余全是泥石路面,建设养护十分困难。年幼的黄庆每天不是跟着父亲去工地上玩沙就是跟着母亲养护公路,小小的他一天能跟着走五六公里。
除了童年道班上的生活,还有一件事让黄庆记忆犹新,那就是家乡的黄泥路。黄庆老家在距离六盘水280公里的贞丰县,几十年前公路路网覆盖面窄,每次回家父亲要带着他们从水城坐车到安顺,再转车到贞丰,排除下雨,滑坡、泥石流造成的道路中断外,绕着弯弯曲曲的黄泥路他们一家最少要花费一天的时间才能到贞丰,走到家时,鞋底的黄泥比鞋还重,裤腿也是湿的,黄庆说,他小时候没少因为这事挨骂。
每当他抱怨时,父亲就会摸着他的头说:“等以后小黄庆长大了修一条笔直的大马路,这样就不会被妈妈骂了。”
年少期间,黄庆跟着父亲跑遍了一个个公路建设项目,亲眼看着一条条窄小的路在公路人的劳作下变成水泥路、沥青路,好奇与崇敬从埋在心底的一个种子,慢慢发芽、长大,成为根植在心中的一个梦想。选专业时,黄庆毫不犹豫选择了工程技术专业,立志将家乡的黄泥路建成笔直宽阔的沥青路,成为一名合格的公路人。
黄庆毕业后,跟父亲一样加入了水城公路管理段,成为了跟父亲一样的公路人。报道的第一天,父亲脸上既有欣慰也有担忧,他特意将黄庆叫到一边说:“公路养护工作很苦,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不要害怕,也不要退缩,我和你母亲都是这样过来的,既然你选择成为一名公路人,就得担起肩上的担子,我相信你。”
2001年,管理局要修建关兴二级公路,这是水城回贞丰的必经之路,也是幼年的黄庆实现誓言的机会,黄庆主动请缨做先锋,母亲担心他不同意他跑那么远,黄玉明却欣慰的说:“随他去吧,他总要出去闯一闯,碰碰硬,才知道将来要怎么做。”
黄庆扛起背包就去了工地。因为贵州独特的地形地貌,施工路段群山环绕,山峦起伏,测量工作复杂且种类繁多,难度远比他预料的大得多,他跟着同事翻山越岭走遍每一个地方,山林中没有路也要硬走出来一条路,蚊虫叮咬是家常便饭,甚至有时运气不好还会遇上蛇,只要不下雨就一定会上山,因为他深知只要测量工作有一点点的疏忽和失误就会影响工期进度,给单位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除了恶劣的作业环境,生活环境也同样艰苦,施工路段缺少变道,不通水也不通电,到了工地上自己动手建房拉电,一个星期去一次附近的县城拉水买菜,有时候修路车辆无法通行就只能喝屋顶积攒的雨水,与家人通话的时候,他还跟父亲调侃这是望天水,父亲也被他的乐观和坚强所打动。
黄庆从未被这些困难打倒,也从未忘记加入公路局的初心。2003年12月31日关兴公路通车,黄庆也骄傲的对父亲说:“现在我们回家只要三个半小时了,早上出发中午还能吃上家里的饭,最重要的是,不会再搞脏鞋子裤子被老妈骂了。”一家人听完都哈哈大笑。
2008年黄庆在父亲的影响下,加入中国共产党,跟上了父亲的步伐。之后,黄庆工作更加认真积极,2019年7月23日贵州省水城县鸡场乡发生特大山体滑坡灾害,省道212线是唯一一条通往灾区的公路,连日的暴雨导致该路段多处发生滑坡、塌方、沉陷。人命关天,保障抢险救灾通道畅通就成了当时工作的千斤重担。接到上级领导的工作后,黄庆马上赶到现场参加抢险工作,正是抢险队伍的日夜奋战,才确保了抢险生命线的畅通,圆满完成抢险救灾工作任务。
除了党员的先锋带头模范让人感动以外,黄庆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也同样值得敬佩。有一次,黄庆带着刚参加工作的大学生去查路,路边的工人正在做路肩美化 ,他一眼发现路肩与沥青之间高度存在几毫米的差距,立马叫来负责人询问。工人说就几毫米,除非拿尺子量要不谁能发现,何必没事找事,黄庆却说一毫一厘既是施工标准也是守护人民安全的底线,容不得一点马虎。说完就蹲下接过工人手中的工具教他们怎样抹齐。
天道酬勤,2019黄庆荣获年交通运输部安全委员会办公室安全先进个人,2020年贵州省水城公路管理局优秀共产党员,2023年,黄庆荣获省公路局公路标兵,他说;我的荣誉和成绩有一半都属于父亲。我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和公路养护工作者,最应做的就是初心使命的传承和延续。未来,这份薪火也必将代代相传、经久不息。
公路事业既是老一代公路人对年轻一代公路人的手手相传,更是老一辈共产党人对年轻党员的指引,两代党员,同一个信仰,从走路的人成为了公路的建设者,从养路工的后代成为一名逢山开路、遇水架桥艰苦奋斗的公路人,黄庆从一名青年成长为了一名优秀的中国共产党员,既是两代党员之间的薪火相传,更是一代代公路人手把手的传帮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