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馆外景
档案馆内景
档案馆在公司党委坚强领导下,根据有关规定,高度重视档案信息的开发和利用,结合自身实际,采取多项措施,进一步规范和完善了档案管理工作,在档案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信息化、特色化方面下功夫,狠抓归档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开拓进取,扎实工作,不断提升档案管理和服务利用水平。
狠抓重点任务 推进项目验收
始终紧盯档案整理、档案信息化建设、档案实体安全等重点中心工作不放松,不断推进档案馆的规范化、流程化建设,确保档案馆各项工作成绩突出。建馆以来完成了“务川至正安”“大兴至思南”“思南至遵义”“独山至平塘”“平塘至罗甸”“普定至安顺”“晴隆至兴义”“仁怀至赤水”“茅台至坛厂”等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建设项目档案的整理及管理,并按照既定工作目标任务,陆续通过交通运输厅建设项目档案专项竣工验收。
整齐排放的档案
加强基础建设 促进规范管理
抓好档案规范化管理是保证档案管理质量的基础,是实现档案完整化、档案检索便捷化和档案利用价值最大化的重要保障,档案馆在规范化方面着重把好“收集关”,基础材料规范化:秉承“还原项目建设历程”的高度责任感,准确完整、按时保质地收集反映出整个公路项目施工单位的竣工资料,从根本上提高档案质量,确保档案的真实性、完整性。抓好“管理关”,日常管理规范化: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T-28《建设项目档案管理规范化》等系列规定,结合自身实际,研编档案馆各项管理制度,多措并举、增强可操作性,确保档案管理实体安全及信息安全。
档案规范化管理
加快推进馆藏档案数字化管理
按照“十四五”全国档案事业发展“存量数字化、增量电子化”的要求,加强对建档单位原生电子文件的归档指导,依托软件操作、数据输录规则等各项技术规范进行明确,通过多种方式,对各建档单位进行软件操作指导,以及后续的格式转换、数据挂接等项工作的督促指导。依托数字化管理系统,在数据的管理、整合、查询、安全、保密、维护等方面都发挥现代化的信息技术优势,对馆藏档案光盘进行同步挂接数字化管理系统,实现纸质档案与电子档案双归档,为建设数字档案馆打下坚实基础。
档案库房日常巡查
不断筑牢档案实体安全防线
通过结合工作实际进行思考总结,面对竣工项目的增加,档案安全不可控的风险因素增大,给档案馆安全管控工作带来了巨大压力。通过多方面调查研究,档案馆引进了专业安全设备设施维保服务,除日常档案实体安全巡查外,每月、每季度对档案馆设备设施进行全面维护保养,确保档案馆安全设备设施始终保持在稳定运行状态,同时,高标准配置档案消防、监控等档案安全保护设施设备,有效预防了安全事故的发生,为档案实体安全保驾护航。
检查设施设备
积极探索档案服务利用渠道
档案的最终目的是供需要时使用,因此管理要从“服务”的理念出发,把根本落脚点放在提供档案利用服务基础上。档案馆针对档案利用审批流程人工填报较为繁琐的问题,档案馆在OA系统进行了档案利用审批流程模块添加设计,大力提高档案服务利用效率,同时确保了档案查(借)阅流程可追溯性。
查阅档案
年平均接待公司各部门、各中心上千卷/次档案利用查(借)阅,为公司的产权查找、工程改扩建、亮点工程申报奖项、示范路创建等提供了依据和凭证。
以知促行拓展学习范围
项目建设档案管理并不是简单的收集资料、归纳整理类的行政工作,建设项目档案是一种特殊的信息资源,不仅反映了企业的变化和发展,为项目的竣工验收、工程审计、工程创优以及达标考核等活动提供依据和凭证;还对项目投产后的生产运行、设备维护、工程改(扩建)、历史查找、产权查证等提供依据,为高效服务建设项目档案管理,档案馆工作人员除了坚持研读业务书籍外,还延伸学习工程类知识,积极参加各种培训,不断丰富建设项目工程知识,注重工程理论与建设项目档案管理实践转化运用,提高了建设项目档案管理以及档案服务利用水平。
组织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