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 公路子站 » 铜仁公路管理局 » 新闻中心 » 行业文化

观影片《京都夏利》有感

 字号:[ ]  [我要打印][关闭] 视力保护色:

    凌晨2点,怎么也睡不着觉。于是打开喜欢的电影频道,见里面正播放一部片名叫《京都夏利》的电影。此片讲述了首都北京一出租司机帮助乘客找回失物的故事。

    一青年周克在乘坐开着“夏利”牌出租司机徐明达的车后忘记拿走放在后备厢的一尊意义十分重大的玉雕大佛。为何重要?电影里说,这尊大佛是周克的准老丈人承诺送给一外宾的礼物。女朋友宁娜威胁他说,如找不回失物就和他分手,这下可把周克急坏了,遂暗中发誓一定要找回失物。他主观坚定地认为是出租车司机拿了此物。几经周折后找到了徐明达,还对其出言不逊,甚至还叫来几个青年大打出手。后经女朋友责备、批评、说服对徐明达道了歉,且求他帮忙继续寻找,徐师傅在遭到家人反对的情况下竟然同意了周克的请求。

    期间,通过徐师傅的回忆,他俩把焦点集中在了搭车的民间收藏古玩的一位叫“大老马”的人。在电影里,我们看见和了解到,这位大老马:油嘴滑舌、贼眉鼠眼、生活拮据,还是个“败家子”。不管从哪方面看都像拿走此物的人。周、徐二人经过各种方式“逼”大老马承认无果后,周克想打退堂鼓准备放弃了。就在这个时候,徐明达师傅回忆了一个细节才使周克又燃起了希望。徐说,前两天,我送了一箱不知是谁放在我后备厢里的饮料给了儿子的一个好朋友。于是,徐师傅和周克迅速找到了儿子的这位好朋友。至此,这尊大佛终于失而复得。

   电影完后, 里面的情景总是在脑海里不肯离去。回味此片,我们觉得,它时而像一篇抒情散文、时而又像一篇哲学经典,有时还似一泓甜甜的清泉,令人难以忘怀,沉思不断。应该说,《京都夏利》所描述、刻画的几个典型人物很有现实感,他们在我们这个社会中是可以找到原型的 。

   我们首先讲讲那位失主周克。他身上的弱点,也存在于我们实时的空间里的一部分年轻人中。“急”“躁”“不理性”是他们的共性,正如影片中所描述的那样,“丢失”事件发生后,周克第一时间去了派出所报案,之后,又找到了出租车司机徐明达。在此期间,他语言不当、态度蛮横,显示出了“急躁”的性格……看到有些情形,笔者都有了点替他过意不去的感受,更有甚者,他逼迫徐师傅承认拿了丢失的东西不成后,对其拳脚相加;其次,我们再来谈谈那位“大老马”,如前所述此人“油嘴滑舌”“贼眉鼠眼”。这类人物在我们现实生活中也是客观存在的。他们有的游手好闲,有的不劳而获,有的贪占小便宜。我们假设一下如果这位大老马在与徐、周二人的接触过程中避一避他的这些毛病,也许,人家也不会扭住不放。当然,说到大老马,我们也不得不提到徐明达、周克在认知上的不足,他们在没证据、凭表象、听人说的情况下就认定丢失的东西是大老马拿的做法犯了“疑邻盗斧”的错误;第三,我们再来说说那位浑身充满正能量的出租司机徐明达。这类人在我们当前环境中也是能找得到的,遗憾的是少之又少。电影里我们看到,第一次与周克的对话中,他似乎感到了有些委屈,想据理力争,但由于年龄偏大,文化水平有限等的原因而感到有些力不从心。面对咄咄逼人的周克,他没发脾气而是耐心地进行解释,好像很理解现在的年轻人的那种火爆的性格。其言行与出租车公司负责人所介绍的“他时常被公司评为先进工作者”的身份极度吻合,最难能可贵的是,他在被周克几个人暴力后还继续与其合作——帮助寻找丢失的玉雕大佛,并且巴心巴意。这是何等的善良,何等的好人啊!

   写到这里,本想打住,但沉思片刻后,还想继续说下去。《京都夏利》给大家展示的是一个丰富的社会大舞台,我们每一个体好像都是一名演员,从这些演员的言行中,我们分明感受到了一种正能量、主文化,看到了标杆、榜样,也见到了反面教材。从电影中描述的各类人物的身上,我们也深切地体会到,一个人要办好一件事,必须考虑的一个诚如毛泽东主席经常所讲的“方法论”的问题。此问题解决好了,好多事可以迎刃而解,并且还可避免不必要的种种矛盾的产生。一位教书的朋友说的一句话,笔者很是赞同,他说:我们要用哲学思想、辩证思维说话做事。当然,要达到如此境界,非一日之功。

   另外,影片在塑造徐明达这样一个正面典型人物形象时没有将其神化和“高大尚”。我们看到的是一个充满人性的好丈夫、好父亲、好司机,也看到了其家庭的矛盾冲突;还有,在对几个带有副文化特征的人物的处理上也是十分恰当的,并没有着力从主观上去谴责、鞭笞他们,而是将其放在这样“舞台”上展示,让观众去评判。

   最后,还有一条建议也想讲出来,那就是:电影频道播出的优秀作品大多集中在凌晨以后的时段(特别是最近一段时间播出的微电影很有亮点、看点)。能不能在黄金时段也播一播此类影片,以便让更多的人品尝到心灵的鸡汤!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信息